好久没在网店里淘玉了,因为近来总在古玩城等地的实体店(摊)溜达,东西好孬一目了然,价格自然也心中有数。而不少网店老板喜欢搞“天仙照”,看图片是西施,实物上手摇身一变成了猪八戒他二姨,时间一长次数一多,自然会生出“惹不起躲得起”的念头,渐渐地离网店远了。
近段时间却又开始上网拍东西,起因是一次网络闲逛。
逛至一家河南南阳卖家开的网店,发现几块染得通红的和田玉原石正在搞一元拍。皮色假不用说了,卖家称其为籽料无疑也与事实不符,并且图片似乎也经过“漂白”??从露出部分的玉质来看,可以说达到一级白了,而现在白度如此之好的和田玉十分稀少,即使有也价格不菲,很少有人敢拿来搞一元拍的,除非自己的小号或找亲朋好友做托,否则万一拍不上价怎么办?一般而言,类似的东西买来作用不大,但这件5。3斤(重量标示也奇怪,一般卖家小的论克大的论公斤,唯独他论斤,显然是为了将数值“放大”一倍)的体量应该能做点东西了。从图片看外观不见明显裂纹,如果能以不高的价格拍到,只要能出1-3只手镯,应该能赚不少,于是挂了个200元参拍。
在并不抱什么希望的情形下,没过一会居然以157元成交了!查看参拍者的报价时间才发现,原来我报价时离拍卖结束只剩下不到一分钟,被我超越的参拍买家即使想加价恐怕也来不及了。
这时才想起看看卖家信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居然有好几个差评!有说店家卖假货的,有针对玉色描述的,心头不由一凉。但转念一想,也就100多块钱嘛,即使货不对板又能亏到哪里去?就当买了一块赌石,并且赌输了得了。
几天后快递送到,打开一看,果然比图片上的一级白差了好几个档次,也就是还算说得过去的青白玉吧,因为早有心理准备,倒也不觉太过失望。里面还算干净,切开后发现内里的白度略高于染色后的“外皮”,但却有一些说绿不绿说蓝不蓝的斑点状的东西散落其间,影响了玉石的纯净美。内绺也出现了,看料能出5只手镯的,最终却只做出来两只。然而比较神奇的是,原本难看的斑点散落在成型的镯子上,竟然也成为了一种点缀,并因此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粗略算了算,原料加上加工费还不到230元,而类似的镯子这价连一只也买不到,何况还有两公斤以上的边角料可以加工别的东西呢。时隔N年后的第一次网购总算有了一个不错的新开端,网购的积极性也因此被又一次激发起来。
转了几手的染色料+天仙照尚能有赚,产地+真实图片的店铺里的东西自然应该更上层楼。我想起了以前曾打过交道的一家位于新疆且末的卖家,他网店里的东西上手后的观感与图片几乎完全一致,并且且末是目前最大的和田山料产地,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东西的可能性自然也因此大增。
在他店里看中了一块带翠的青玉,块够大,达到5。4公斤(比上面说的那块大了一倍还多),并且据我所知,带点翠色的料子若加工成手镯,其市场价值不菲。虽然从图片上看细节揭示不够充分,但总体而言料子不错,价格也不高。最终和老板谈妥,1300元包邮。有了之前赌出两只手镯的“成功案例”,自然对这次更大的成功充满了期待。
东西送到,实物颜色果然一如图片,料子也方正,按说出10来只手镯都没问题。但用强光手电一照顿时泄气:里面全是内绺,并且料子起层明显,开料不管横切还是竖切,不仅连一只手镯都出不了,甚至连加工像样点的挂件都难!
郁闷之下联系卖家,卖家在一通“现在都用炸药采玉,出现绺裂十分正常”之类的托词后,终于说了一句大实话:要是能出手镯,5000我也不卖啊!
真耶?假耶?优乎?劣乎?偏偏低价、染色、图片PS过……原本几无价值的东西能够产生一定的价值;而货品保真、色无偏差、“物有所值”、卖家熟悉且值得信赖……看上去各方面都应该不错的东西却在顷刻间成了垃圾。或许这就是所谓辩证法吧。
说话间,又一件新拍的石头寄到了。这一次又能不能得遂我愿呢?孔 伟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