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制翡翠雕辟邪水丞 L38.2 “乾隆年制”款
备注:1. J. Pierpont Morgan. (1837-1913) 2. J. Pierpont Morgan Jr. (1867-1943) 3. Walter Page (J. Pierpont Morgan Jr.’s great-grandson)
一件美国摩根家族五代秘藏的清乾隆御制翡翠雕辟邪水丞为本次宫廷艺术夜场的守护神兽。此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文房陈设重器历经20世纪初美国巨富J.P.Morgan(1837-1913)及其家族后人五代秘藏至今,在1914年编订完成的J.P.Morgan官方资产名录里有明确记载,现藏者直接得自于美国马萨诸塞州J.P.Morgan之子J.P.Morgan,Jr.(1867-1943)的曾外孙。J.P.Morgan不仅是金融巨子也是一个兴趣广博的收藏大鳄,他的藏品范围遍及各个民族、地域之文化遗产。自1890年起,这位53岁的金融大亨开始大量购买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埃及希腊雕塑、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绘画、欧洲金银器和象牙雕刻、远东艺术品等等。而他的中国艺术收藏也占有重要地位,在1915年,Morgan.Jr以三百万美元价格将中国瓷器收藏出售给Duveen Brothers。根据有关文献我们得知,在1911年到1913年间清王朝覆亡民国初始之际,由于逊清王室根据优待条件仍居于紫禁城中,小朝廷依靠变卖宫中古董珍玩度日,其间由清宫内务府主办的拍卖会和竞标活动等最大的顾客就是美英的银行家、古董商和日本的山中商会。老摩根在北京的顾问是英国伦敦新邦德街104号的古董商T.J.Larkin和驻北京美国银行团特别代表F.H.Meknight(袁世凯四国借款的重要参与者),在老摩根去世前数天, Meknight在电报中还在汇报经H.P.Davison(J.P.Morgan & Company高级合伙人)处得来的热河行宫的宝物即将特许进京出售的内部消息。以一个天才企业家的敏锐嗅觉,Morgan看到了在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鼎革易代之际无疑是获取中国文化瑰宝的无上良机。
此翡翠辟邪水丞便得自此时,是一件带有“乾隆年制”年款的用料极尽奢华的乾隆翠玉雕刻珍品。辟邪为通灵神兽,雕刻造型源自汉朝玉雕辟邪,肌肉角足雄浑有力;尾部高扬,极具张力,又得六朝石雕辟邪之神髓。通体长逾38厘米,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名的“翠玉白菜”,其长度不过18.7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翠卧牛”的长度仅为15.1cm。可见,此件翡翠辟邪的体量不但在宫廷翡翠雕件中首屈一指,即使是在清代和田青白玉雕刻的动物摆件当中也罕有如此大型尺寸,如此奢华用料简直令人瞠目。
辟邪毛发雕刻细致入微,双目如炬,造型既富神性又憨态可掬,与乾隆玉雕动物丰神一致。周身除了肩胛处有火焰状装饰外,其余皆光素留白,目的在于尽显玉材质地温润之美。打磨细致光润,与乾隆青白玉雕件包浆相似,其温润之感与晚清翠玉雕刻的粗放和强光感大不相同,以翡翠的硬度其打磨一关所下功夫可想而知。
翡翠,为辉玉,俗称硬玉,产自云南边境至缅甸北部。明代及清康熙文献中即有制作成器的记载,乾隆中晚期进入宫廷,在台北故宫藏有乾隆四十八年黄签典收的镶翡翠背云的朝珠贡品,在两岸故宫和私人收藏中有多件乾隆帝、嘉庆帝的翡翠玺印;这些都印证了乾隆五十八年纪晓岚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记述的“翡翠玉”在他年幼时为世人少见多怪“不以玉视之”,而“今则以为珍玩”的论述。翡翠,在十八世纪末的乾嘉之际,以其独有的质地和色泽,取代和田白玉成为清宫新宠。而此件大型乾隆款识之翡翠摆件的惊现于世又为我们加深了这一认识。
此件辟邪腹部阴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这在雕刻作品中并不多见,其字体制式与多件公私收藏中的乾隆玉器、料器款识一致。它较一般的楷书款需要更为娴熟的技艺和书法修养,并非一般玉工所能,据宫中档案记载,此类篆书款均为皇帝亲自下令由宫廷“玉作”中特定的几位工匠来完成。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