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藏透雕双喜翡翠佩
■大婚前的溥仪(17岁)
■婉容大婚朝服像照片,前胸配挂透雕双喜翡翠佩
1922年12月1日,大清逊帝溥仪在紫禁城后宫举行大婚典礼,迎娶皇后婉容进宫。在此后近两年的时光中,婉容和溥仪在宫内新婚燕尔,度过一段温馨时光。沈阳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一件婉容大婚时所佩戴的透雕双喜翡翠佩(坠),它既是当年引导婉容步入皇后尊位的吉祥礼器,也成为见证末代皇后大婚典礼最珍贵的物证。
■整理: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选秀那年,溥仪先在文绣的照片上画了一个圈
不过随后端康太妃另有主张
他只好将这个圈改画在婉容的照片上
1921年,末代皇帝溥仪年满16岁(虚岁),按照长大成婚的传统,他在皇太妃等人协助下,按宫中旧例举行选后选妃活动。
此时,大清国虽已终结整整10年,溥仪早已是前清逊帝,但由于民国政府1911年曾与清皇室签定有《清室优待条件》,故对溥仪等人尚有优待,紫禁城后宫仍属爱新觉罗皇室掌握,小朝廷依然按照旧有轨迹运行。
按照溥仪亲著的《我的前半生》记载,当时,涉世未深的他并不知道应该选一个怎样的女人为皇后,在他眼里,端康太妃、敬懿皇太妃等提供的四张照片,上面的姑娘“都是一个模样”,他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
溥仪的这一个圈,本是画给文绣,但随后端康太妃另有主张,派人积极劝说,溥仪只好将这个圈改画在婉容的照片上。理由是婉容家境比较富有,娘家出身皇室,血统纯正,且相貌和气质也比文绣好看。
溥仪随手画出的这两个圈圈,将婉容和文绣的地位作了重大改变。从此,婉容成为末代皇后,而文绣则屈居为淑妃,两个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从此也有了天壤之别。
迎娶队伍由军警保护
这种清宫、民国一体的迎亲,引发围观
经过一番紧张的送礼和筹备,1922年12月1日,在北京紫禁城,溥仪和婉容举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礼。由于溥仪是大清逊帝,属于社会名流,民国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当时,大总统黎元洪特从关税中拨出专款10万元予以支助,其中8万元为清室优待费,2万元为民国贺礼。在大婚期间,民国政府还派出五六千人的军队、警察予以保护。
婚礼当日,大批军警在紫禁城神武门、城内东安门、皇后宅、淑妃宅以及仪仗所经之地均布有岗哨。良辰吉时,迎娶队伍在军警保护下,在军乐队鼓号齐鸣的喧嚣中,由紫禁城向皇后府邸进发。皇宫仪仗队列之首,由正副册封使臣引领,后面是龙凤旗、伞、鸾驾仪仗共72副,黄亭4架,宫灯30对,可谓声势浩大。这种古今结合,清宫、民国一体的迎亲队伍,当日曾引发北京市民的热情围观。
大婚前后,庆贺的新官、旧僚人数众多,特别是民国政府首脑及各大军阀,也纷纷赠礼以示友好。在小朝廷接受的礼单中,民国政府的两位总统最具特点,如在任大总统黎元洪赠送珐琅器等礼品8件,礼盒上用大红帖写着“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赠宣统大皇帝”;前总统徐世昌则赠送贺礼2万元和其他珍贵礼物。张作霖、吴佩孚、张勋、曹锟等也都送了重礼。各地遗老到京祝贺者众,各国外交公使也多以私人身份前来祝贺观礼。
佩件由整块碧绿的翡翠雕刻
其上穿系一颗珊瑚圆珠
1922年11月末至12月初,在末代帝后举行大婚典礼前后,溥仪、婉容和文绣三人分别穿着大清皇帝、皇后、皇妃服装,拍摄了正式的着装照片。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清末帝后服饰,提供了最直接的佐证。据北京故宫博物院1990年编辑出版的《故宫旧藏人物照片集》,其中有一张婉容身着皇后礼服的“婉容大婚朝服像”,成为今天确认婉容御用之物的最佳资料。
在这张照片上,婉容头戴皇后冬朝冠,身着朝袍、朝褂,胸佩皇后专用的珍珠朝珠和珊瑚朝珠,表情端庄,仪态高贵,虽然有些稚气,但刚毅的个性跃然其间。
对该照片进行局部放大,在婉容前胸部分的朝褂上,我们看到了这件完整的透雕双喜翡翠佩。这件翠佩上部饰有珊瑚珠,珊瑚珠上下均有小米粒串成的装饰。翠佩上部扁带系于朝褂第二个纽扣的扣绊上,下部则连缀着长长的彩飘带,形成飘逸的皇后胸饰,同时也符合清宫皇后服饰定制。
再看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透雕双喜翡翠佩(坠),无论其藏品渊源、传承,还是文物体量、造型、装饰,均与婉容佩戴的翠佩相合。
首先,沈阳故宫所藏这件翠佩,来自末代皇帝溥仪上世纪50年代亲手捐献,属于溥仪和婉容夫妻原有珠宝的一件。据史料记载,1924年11月冯玉祥所部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和婉容等人驱逐故宫之前,溥仪曾派胞弟将大量清宫宝物携带出宫,其中有历朝古董珍玩、字画古籍、金银器皿、珠宝首饰等。1924年冬溥仪婉容等离开紫禁城后,先是暂居生父醇亲王载沣府中,随后在日本人安排下逃亡天津日本租界,他们携出的各类金银宝物也陆续运到天津。1931年11月,溥仪在侵华日军安排下由海路潜往东北,开始了他傀儡皇帝的可耻生涯。两个月后,婉容来到旅顺与溥仪团聚。他们放在天津的宝物也陆续进入东北,成为伪满皇宫的收藏。此后,这批稀世珍宝一直伴随在溥仪身边。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随即发布退位诏书,宣布投降,然后抛下婉容和其他家人,仅携带两个装满金银首饰的皮箱,企图坐飞机逃亡日本。但在沈阳,溥仪等人被苏联红军逮捕,并运往苏联关押。新中国成立后,溥仪被引渡回国接受服刑改造,最终被宽大释放。溥仪出于对人民政府的感激,将其所携各类金银珠宝自愿捐献,这批财富后来转入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
其次,沈阳故宫所藏翠佩,与北京故宫原藏“婉容大婚朝服像”上的翠佩完全一致。沈阳故宫的这件翠佩,长6.7厘米,宽4.4厘米,厚0.8厘米。它由整块碧绿的翡翠雕刻而成,总体为圆雕工艺,呈长方形“双喜”汉字,字体笔画空隙进行透雕,并在字体上进行圆弧式减地,使边缘部位向上隆起,最后进行抛光,使之圆润光洁。翠佩上部系有黄色丝带,带中央穿系一颗珊瑚雕刻的圆珠,珠两侧各有一条螭龙,中央为简化的喜字。珊瑚珠上下两端,各饰有白色米珠。翠佩下部雕有圆弧形连带,上系四组黄丝绳编结的装饰,绳上均穿饰有白色米珠和红珊瑚米珠,其下原应连缀长长的彩飘带,可惜已经残损。
经过将该件藏品与婉容大婚朝服像比对,就会发现两件器物无论是体量大小、外部造型,还是上下部位的装饰的珊瑚珠、米珠等饰物,均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断定两者同属一物。
1946年6月,因吸食大烟、自暴自弃而病入膏肓的末代皇后婉容,孤身一人凄凉地死于吉林延吉,年仅40岁。她的身边没有一位亲人,也没有一位朋友,而她曾经拥有的那些珍贵珠宝首饰,也因溥仪的携带出逃,远在异国他乡。
文图来源:《文物天地》,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