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文化

> 神秘中山:被岁月精心掩埋的古老王国

神秘中山:被岁月精心掩埋的古老王国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1:30:57
  眩目金玉
 
  对于玉器极为钟爱,这一点我们从其陵墓出土物中就可以看出。墓中一共出土随葬玉器681件。还未包括棺椁内相当数量被盗走的和其世妇、嫔、妻、妾等陪葬墓出土的玉器。如
此庞大的玉器数量,足见王对玉的珍爱程度与同期中原诸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极有兴味的是甚至连加工所剩的边角料、残器改制品也都放于墓内。墓中出土的玉器品种极为丰富,有专为安葬所制的,也有其生前长期收藏的,代表了当时玉器设计、琢制的最高水平。
 
  龙形玉佩几乎占出土玉器的四分之一。玉匠的大胆创新和自由变形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者。白狄族在王时主流已然华夏化,但在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仍或多或少留有过去游牧民族的遗痕。体现在这批藏玉上,某些玉器造型、装饰风格都有别于中原华夏诸国。
 
  墓中17件小巧精致的玉兽,均用墨玉琢制,体态相似,但由于玉色黑白相杂,又显出不同个性。身形似蛙,昂首蹲伏,一副随时准备跳跃而起的样子,此种小兽于其他战国墓中还未见到。
 
  专为王死后葬尸所用的玉作中有189枚玉片,均单面抛光或雕琢纹样,因此应是镶贴于棺椁外起装饰作用的。这些玉片用和阗玉制成,形状各异,整体纹样十分简洁,注重布局的匀称,隐起的雕琢技法所产生的半浮雕效果,给人以呼之欲出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气势非凡的艺术氛围。一种圆形玉片,用青玉琢制,其厚度仅仅0。2厘米。在稍稍凸起的正面,中心雕琢涡纹,周围为宽莲瓣纹。在薄如纸的玉片上琢刻如此细致工整的图案,中山工匠的高超制玉工艺由此可见一斑。
 
  藏玉中,还有22件用毛笔蘸墨写有文字的玉器,技艺娴熟,具有很高的书法水平。文字虽然简单,但却是研究有关历史的重要材料。
 
  玉人是用玉片雕成的,极具特色。最高4厘米,最矮仅2。5厘米的小玉人的用途又是什么呢?
 
  考古资料表明,中山国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人殉现象,且殉葬者多为婢、妾之属,到了战国时期殉人制度才逐渐废除,然而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丧葬观念不会一下子就彻底根除,因此出现了人殉的替代品,这些玉人当属此类,随同其它大量珍贵物品一起埋入墓地,充任着婢、妾、仆佣的角色,以便墓主人在幽冥中能继续过着呼奴唤婢、奢侈豪华的生活。
 
      信息来源:文明 新浪网 2005年03月28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