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新闻

> 徐强:玩玉到顶级【组图】

徐强:玩玉到顶级【组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11-25 18:19:38

    “红山文化是北方地区的一个大文化,而玩玉的话,要是玩到红山古玉,那基本上就玩到顶级了。”“听雨堂”主人、红山文化古玉收藏研究俱乐部主任徐强就是玩玉玩到顶级的人。

  徐强对于红山古玉的研究造诣颇深,见解独到。在20多年的收藏经历中,徐强每得一玉必反复潜心分析研究,亦写下近30万字的红山文化古玉鉴赏笔记。

  从2002年起,徐强就开始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展出自己的藏品。而在今年,徐强正在写自己的第4本书,名为《红山文化研究与收藏》。此外,他还将在今年或者明年拍摄一部关于红山文化的纪录片,免费发给世界各大电视台,以期让世界都能够了解和喜爱红山文化。

  办展览、出新书,随着知名度的提高,陆续有多人慕名而来请徐强鉴宝。“当然,也有想从我这里买古玉的。”徐强说道,“早先我是一件都不卖的。但是在4年之前,我觉得我对于红山古玉基本都研究透彻了,而且好东西也不能都放在我一个人的手里,所以我也就开始转让一些藏品。”徐强认为,收藏并不是最终目的,重点的是对自己藏品的分析与研究,从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玉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考察红山文化源头收集藏品“我开始收藏玉器是受到祖父的影响。祖父非常喜爱收藏玉器,从小耳濡目染之后,我渐渐地对收藏也产生了兴趣。”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徐强也是从收藏明清玉起步的。

  与红山文化古玉的结缘始于1983年。当时,辽宁考古研究所正式发掘牛河良地区红山文化遗址。

  作为辽宁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导演,徐强参与了此次挖掘工作的纪录片制作。“通过这次拍摄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红山文化,也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我也被红山古玉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所深深吸引,也是从那时候,我开始了收藏以及研究红山古玉。”然而直到1984年10月份,徐强才买到了第一件红山古玉。“那时候市场上根本就看不到红山古玉,要想找到一件真东西真是非常的难。”徐强在市场上至少转了一年多,最后终于在沈阳的古玩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当时要价是400块钱,我砍到200块买的。买到这块玉,当时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一路上哼着歌回家的。”与许多收藏家不同,徐强的大多数藏品并不是在各大古玩市场上淘来的,而是通过亲自到红山文化的发源地考察、收集得来的。他曾经4次走访大辽河的上游地区进行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我去过辽西地区、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库伦旗等地,甚至还会到东边更偏远的地方,阿鲁科尔沁旗等等。在这期间,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我逐渐对红山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徐强的考察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所走访的都是边远偏僻的地区。以致回想之前的考察之旅,徐强形容道:“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我都是坐摩托车往返于各地的。

  由于地处荒凉、人烟稀少,所以有时候一跑就是一天,都下不来车。有时候,遇到要过河的地方,我们还要脱下衣服,抬着摩托车过河。记得有一次,我们路过一片沼泽地,我不小心被甩到了沼泽里,骑车的人都不知道,还在往前开。之后一回头才知道我掉到了沼泽里了,于是赶紧回来拉我出来,现在想起来这也是很危险的。”积石冢是红山文化时期原始先民墓葬的主要特征。这一特殊形式为它的存在做下了明显标记,又由于墓葬距离地表较浅容易暴露和许多客观原因,致使大量红山文化玉器散失民间。

  通过辛苦的调查,徐强掌握了红山古玉的分布情况。“我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有红山古玉,哪些地方没有。”徐强每到达一个地方,都会请当地的人帮他在老百姓家挨家挨户的收古玉。“我都会跟当地的人说,如果你要是发现了这个东西,你们要帮我留着,之后我再回来收。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散落民间的。”沁象变化辨别古玉真伪红山古玉的赝品同样在市场上泛滥成灾,能否收藏到真品也困扰着许多收藏爱好者。“我也曾经花了许多冤枉钱,不可能买一件对一件的。我同样经历了这一过程,我就把它当做交学费。”20多年来,通过对自己藏品不断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徐强对于红山古玉的收藏与鉴定,也拥有了其独到的理论与见解。

  徐强认为,鉴定一件红山古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和把握那一历史时期工艺技术水平,玉器制作的深刻意义,除特定历史时期的玉器造型、工艺特征外,还要着重分析研究玉器的沁象。所谓沁象,是指玉石受自然界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由表及里的玉理质地与颜色变化,包括包浆、绺斑、孔洞、蚀斑、沁色等。在鉴定中,沁象起到了70%的决定性作用,因为真正出土古玉器的受沁变化是无法逼真仿制的。

  在沁象当中,包浆是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重要条件。“凡无包浆的红山文化玉器,皆不能认定为真古玉器。”包浆是指玉器表面所呈现的一种温润而亮丽的光泽。“这一现象也是我最先发现的。有一年冬天,我在写字台上研究一块玉器。写字台离暖气比较近,暖气到下半夜就停了,结果第二天我就发现在玉的表面有一层雾状的东西,我用手一划,发现原来是水印。第二天我发现它还是接着‘出汗’,我感到很有意思,于是就开始分析这一奇特的现象背后的缘由。”经过仔细的研究,徐强发现,玉器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玉器在地底下水分并没有完全挥发,由于温度的变化,它就会产生“出汗”现象。

  “于是,我进而就想玉器在地底下是否也是这样一个状态。最后,我得出了结论:随着温度的变化,玉器因出汗而产生内分泌现象,长时期周而复始凝结于玉器表面成了一层保护膜。而这层保护膜我称之为包浆。”“包浆与沁色是最难仿制的。”人为制作的包浆仍以抛光为主,所发出的光泽呈“贼光”,有刺眼感,而不是温润的光泽。而沁色的色相变化莫测,非人为所能及。“所以其实鉴别红山古玉说难也不难,只要我们对真品和赝品之间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细微处入手,并且通过一定时间经验的积累,则能够很容易地鉴别真假。”挑战文物鉴定知名人士“中国目前的确存在着文化衰落现象。”徐强解释道,民间文物收藏违背了千古常规,贸然形成价值观逆反性改变。这一现象从文化市场的情况就可看出:古代书画价值不及近、现代书画作品;陶器不及古瓷器、古瓷器不及清三代瓷器价值;高古玉器不及明清玉器、明清玉器不及和田原石价值。

  徐强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中国古文化日渐遭受冷落的背后,是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中国文化衰落现象表现于许多方面,而这种现状必须得到彻底扭转。”徐强认为,造成文物收藏意识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缺少对民间收藏活动正确引导,致使收藏家思潮走向宏观失控。其二,收藏家以经济利益为首的浮躁心态屏蔽了理性思维,让原本高雅的文化收藏改变为纯商业性投资。其三,文博部门专家队伍业务素质低下。更由于对专家缺少必要的思想和法制教育,以致许多人在金钱和物质利诱下丧失职业道德,并因此在文物鉴定社会活动中严重打击了民众收藏积极性,致使文物收藏进入歧途。

  徐强表示,我们有的专家是在特殊年代职称评定大潮中,以工龄排队所取得专业职称,并未经过国家相关部门严格的专业职能考核和资质审查。这些人不能代表中国文物鉴定最高权威。“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唯博物馆说了算的一统天下局面,并在长期霸权社会文物鉴定活动中,极力排斥和诋毁来自于民间收藏与鉴赏‘行家’持不同意见者。而这也是直接导致中国古文化研究停滞不前与走进低谷的重要原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日前,徐强已正式向文博系统中国古玉器研究鉴定专家就中国古代玉器鉴定方面学术性问题提出公开挑战。并在北京古玩书画城设立擂台。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鉴定专家应战。而徐强的擂台挑战赛将会持续6个月之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