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玉刀是黄先生的心肝宝贝
市民黄文国打进本报热线,表示愿将自己收藏的两件宝贝捐给三峡博物馆和正在筹备的警察博物馆分别保存。黄称,一件是可能来自商周时期的绿松石玉刀,另一件是一枚明代都指挥使的玉印。
黄先生是大渡口人。黄介绍,几年前,在宜宾游玩时,意外购得两件玉器:玉刀花了6千元,玉印则用去1万。如今考虑到保管安全和两件宝物可能与巴蜀文化息息相关,遂决定将其捐献。
记者看到,玉刀全长60多厘米,重约1斤多,遍体绿色,刀身长50多厘米,宽约5厘米,一面刻有6个流畅的篆体字,非常难认;刀柄把握处有环形护手刀扣,握感舒适,刀尾还有精致的镂空雕花。刀尖和刀柄部分被磕破,可见绿色的玉石内质。而玉印呈淡黄色,基座有3厘米见方,高约5厘米,上方有龙和龟的图案,印上9个篆字也不易辨认,大致推测是“余*卫指挥使*之印”。
黄介绍,自己查阅大量史料,玉刀在古代一般作为礼器,用于祭祀或装饰,多产于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而该玉印很可能来自一位明朝将军。在明代,指挥使兼有指挥灭火的职能,“此印可能是珍贵的消防文物”。
记者陪黄先生来到三峡博物馆。博物馆胡泓书记表示,博物馆将组织文物专家进行鉴定,待结果出来后,再让黄先生考虑是否捐赠。(记者 范永松/文 张质/图)
信息来源:重庆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