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多元而丰富,玉文化、甲骨文化和青铜文化是它的三大支柱。这其中以玉文化最为源远流长,绚丽多彩。不难设想,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在打磨石器时,就发现了比石头更美的石头,虽然还不能名之曰玉,肯定是视之为神奇。当它披着神秘的轻纱,走上祭坛,变成巫师手中的祭器,以玉通天地而事神或祭祖,它也就因之被神化了。神玉的出现大约在六千年前,并迅速出现了中国玉文化的高峰。中国文化有一种奇特现象,一旦出现就是高峰,如先秦诸子的学说是哲学思想的高峰,《史记》是文学的高峰,敦煌壁画是绘画的高峰,二王法书是书法艺术的高峰,唐诗是诗的高峰。以后就江河日下了。
凡是被人的意志神化了的东西,都会从神坛上摔下来,最后是从人们的心灵上消失,把它忘却了,而玉则不然,即使在它被神化或王玉时期被权力化的时候,世俗化的另一面就已存在,佩戴美玉可以美化人生,食玉可以益寿延年,含玉可以死而复生,穿玉衣可以使尸体不腐,男女之间以玉为信物和性的象征,朋友之间以玉为礼品馈赠……正是这世俗的根扎在人们的心中,才使它寿如天之高,品如地之久,直到今天,这些世俗的观念还是作为文化信息藏之于民心。
有关玉的记载,最早见之于甲骨,其中出现了“玉”字,以后的《山海经》、《周礼》、《易经?卜辞》、《尔雅》中都有大量的记载。更有一部《红楼梦》虽是小说家言,但以写玉为开篇,以“通灵宝玉”、“金玉良缘”为始终。《红楼梦》的艺术精神,其实就是玉文化的精神,以玉文化为视点研究《红楼梦》,也许能解开那神秘之梦。这是红学家们所忽略或是没有弄懂的地方。这些对玉的记载,诠释或演义,可谓是众说纷纭,曾经受疑古思潮的冲击,更令人感到莫衷一是。特别是近百年考古的发现,不但对经典记载作为佐证和补充,更有许多器物是数千年中前所未有的发现,又进一步推动玉文化研究,如百花争艳,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张明华的《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应运而生,可谓生正逢时!
张明华的《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是以考古发现的玉器为基点,并把近百年来对这些玉器研究的成果,兼收并蓄,囊括一尽。全书用了近七百张彩色图版,把人类的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的美玉、神玉、王玉、礼玉和商品玉的典型玉器,尽列其中。作者为读者着想,除了保证资料的齐全与完整,全书用了近二千条引文,按发表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列。还刻意采用了有重点、有起伏、丰简有别的特殊表述方式。如浙江反山出土的良渚玉器“琮王”人兽复合图的条目下,作者一下引用了各家之言卅三条,读了之后,令人感到是突破时空的百家争鸣。这种专题性的编排方法易于查找,便于比较,启迪思索。它虽然是一部学术性很强的工具书,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从事玉文化研究的专家需要,又适合对玉的收藏者的鉴别,爱好者的欣赏。在未来的玉文化研究中《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必将是积极的,深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展现出它的不可估量的作用。难怪北京中国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写给张明华的信中称,“《中国古玉??发现与研究100年》一书的出版,不但是你个人的大事,也是中国古玉研究史上的大事。” (郑重/文)
来源:新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