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姚老的龙眼木家具情结

姚老的龙眼木家具情结

http://feicui168.com 2013-01-23 16:16:37
龙眼木中堂 龙眼木中堂 龙眼木平头案,案上陈列着姚老精心栽培的雅植。 龙眼木平头案,案上陈列着姚老精心栽培的雅植。

  仙作论道4P

  文/特约撰稿 徐谦

  核心提示1:龙眼木制器因材而异,可大可小,但不管形体大小,也同样讲究“一木一器”。

  核心提示2:回想起姚老说“我们不如北方家具流派对榆木家具的研究”的话,业内人士应该加强对本土家具的关注,给予层次更深的研究,龙眼木家具作为莆仙民间家具的主流,从升值的角度来看,其收藏前景也必将值得期待。

  龙眼木作为莆仙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除了结果实以外,因为木质坚硬,有特殊纹理,还可以作为家具取材给老百姓作贡献。如同北方的榆树,除了木材本身的器用之外,它的叶子和花还可以食用,尽其功用,以此满足老百姓的生活必需。但是说它有“美德”,把对它的认识上升到这样的一个高度,还是引起了我对持这种说法的人的尊敬和好奇心。说这话的,是莆田著名的民俗学者,有着“八万”之称的姚振?老先生。

  文献名邦产佳木

  还没拜访姚老之前,就听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林建军介绍起:年近80高龄的姚老是个对龙眼木家具情有独钟的人。所以,我很希望有个机会拜会姚老,听他谈谈有关莆仙民间家具的话题,果然,那天一见面刚说明来意,姚老就开门见山地说:都说我对龙眼木家具情有独钟,我确实是个对龙眼木家具有着特殊情感的人呢!

  刚进姚老的家,就能看到进门的一楼,到处摆满了龙眼木家具。中堂的位置,一对方几上搁置的独板料以及八仙桌,日用的餐桌和木头沙发,还有承放“龙骨石”的平头案,都是龙眼木制器。仅从当作架几案面,尺寸为237*31*5.7CM的龙眼木独板料就能看出,姚老对龙眼木何其用心!龙眼木在老莆田人的生活中,地位之重要可窥一斑。

  龙眼木进入莆田的生活,成为大户人家的标志物,最早并不是以家具出名的。莆仙地区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璀璨的人文在各个历史时期,为莆仙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不断地做出过贡献。至明清两代,受江南地区的园林兴造与北方硬木家具制造的影响,外地的莆仙籍高管在家乡大量兴建四合院,本地的大户人家虽然不及在京城的高官有取材红木的便利,但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时的工匠发现此木耐磨、经得起踩踏,是用作门槛的最佳原料,更何况本地的龙眼木取材方便,用作门槛的龙眼木有精挑细选的余地,如同招牌这种形式于百年老字号的象征意义,龙眼木门槛进入莆仙人的生活,并成为莆仙大户人家的证物,就水到渠成了。

  根据姚老的说法,龙眼木从最初的门槛发展到家具取材,完全是文化反哺和就地生成的结果。姚老说:“官人回乡之后,他们从京城带回来的家具,对当时的家具使用文化,起着观念上的渲染作用,对本地的乡绅阶级追求品质的生活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毕竟他们也要享受嘛!莆仙地区有着深厚的工艺基础,龙眼木家具从文化来源上看,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莆仙工艺在本土化的衍伸。”

  “明朝时期,龙眼木家具出现在莆仙民间,别说当时,龙眼木家具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会比红木差,就是现在,只要不过江南,龙眼木家具也不会比红木逊色。”

  “我对龙眼木情有独钟”

  姚老曾经专门请了两个木工制作龙眼木家具,时间长达十三年。“为什么我偏爱龙眼木家具,因为它显示了莆仙地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有着非常好的消化能力,所以,你看看,仙游虽然不产红木材料,却生产红木的仿古家具,大家都跑到莆田和仙游来买高档家具和工艺品。历史上有这种情况:全国有的,莆田都有。你看,现在还是这样。这对莆仙人的文化创造力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呢!”

  姚老先生曾自设“八品艺苑”,这“八品”有自诩为“玩家”之意,更因为包括家具在内,姚老精通木雕、泥塑、盆景、书画、古董、奇石、竹雕、舞美设计、陶塑、养鸟诸艺,看过老人亲自制作的大大小小的龙眼木制器,就不难理解龙眼木家具在莆仙文化中的符号化角色了。

  看过姚老的一对章盒,尺寸是2.6CM见方,高度只有1.6CM,偌大的一对小件,棱角线打混和冰盘沿结合完美,线条饱满,衔接顺畅,精妙无瑕,令人观止,颇有小中见大的神韵。就着这对章盒,姚老说起龙眼木工艺,那真是意气风发,兴致倍增:

  “你们看我做的这些龙眼木的家具、文玩系列,可大可小,木材多大,作品就有多大,我们和龙眼木的这层关系,体现了物尽其用,木尽其材的审美追求。”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了句嘴:“至小无内,至大无方。这是哲学,也是工艺。”

  “嗯,说的很好!”姚老不失时机地对我的附和表示了鼓励:“龙眼木生命力顽强,因为莆仙这一带都是丘陵,土壤不一样,树的长势不同,木质也不尽相同。跟其他树种不同之处,在于龙眼木是以质地取材,不是以年轮来衡量的。哪怕有的树干株径超过一米,也不一定能作料,尤其大的龙眼树,树龄老的分杈很多,所以直料大材不多,树本身不直,这当然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工。”

  龙眼木制器因材而异,可大可小,但不管形体大小,也同样讲究“一木一器”。加上针对龙眼木家具而产生的特殊的推漆工艺,更显龙眼木家具的外皮肌理细腻的质感,虎斑纹、灯芯斑、水波纹等纹理,会跟随观赏者的角度,随着光线的折射而变化,尤其是虎斑纹唯龙眼木所独有,这使得不以“包浆”见长的龙眼木家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种材、特别是有别于红木种材的特殊表现力,也因此天资而不为红木所取代。由此可以想见,开篇所见的独板料亦是难得之货啊!

  龙眼木应有的价值与地位尚未被发掘

  怕耽误老人休息,畅叙近三个小时后,我们要告别姚老了。临行前,得知我平时多红木方面的研究,老人又多跟我聊了聊:为什么龙眼木家具被忽略?不就是有些人急功近利,不等木材风干彻底就做成家具,结果出现开裂变形。这当然给使用者造成不好的印象,龙眼木真正可利用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体现,民间自然就没有文化地位。

  看过姚老亲自设计和参与制作的龙眼木家具,我对龙眼木家具的工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深深地理解了一个对莆仙民间家具“有着特殊情感的”民俗学者的守望之情。“家具要为人服务,艺术也是要为人服务的。”从老人的话里,我们听得出他并不反对对红木的追求,他担忧的是一味仿古而导致泥古,因为这样一来,反而牺牲了莆仙工艺富于包容和勇于创新的特点。我的感触是,作为一个从业者,如果忽略龙眼木家具作为本土家具主体的价值,对当前古典工艺家具源流的认识,势必造成偏颇,长此以往,龙眼木家具的艺术成就必遭湮没。回想起姚老说“我们不如北方家具流派对榆木家具的研究”的话,业内人士应该加强对本土家具的关注,给予层次更深的研究,龙眼木家具作为莆仙民间家具的主流,从升值的角度来看,其收藏前景也必将值得期待。

  (藏云堂雕刻艺术创始人、林建军精微透雕工作室创作总监林建军对此文有重大贡献。)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