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河南古代雕塑.牛器十足

河南古代雕塑.牛器十足

http://feicui168.com 2009-02-10 15:25:39

牛是中国最早以艺术表现的动物之一,其形象来自古老的农耕文明,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及平安祥和之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朋友,牛的形象蕴含着自强不息和顽强拚搏的精神,同时也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

1981年灵宝出土,西汉〈铜牛〉(长18.5厘米、高13厘米)。

中国对牛的役使很早,古籍记载,黄帝时代就已使牛拉车。《古史考》云:「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其后少昊时驾牛,禹时奚仲驾马。」商周时期,传说商人 之祖王亥已掌握了「服牛」的役畜技术,使用牛拉车运货贸易,所以后世把生意人称作「商人」。商代青铜器,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宗教等密切相关,大多数为礼 器和兵器,牛首浮雕造型出现较多,如1982年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坑出土的商代早期〈兽面纹牛首尊〉(通高37厘米、口径32厘米、重10.5公 斤),敞口,敛颈,宽肩,鼓腹,圜底,圈足。颈部饰弦纹三周。肩部饰三凸起牛首,牛首之间饰带状夔纹和连珠纹;腹部饰三组兽面纹,上下界以连珠纹;圈足有十字 体镂孔三个,并饰弦纹三周。此件以倒铸制成,浇口在圈足底部。牛首等装饰是把牛首纹凹刻在外范上,在内范的相对位置上塑出一无花纹的小块凸起,当合范浇铸 完成后,铜尊肩部的牛首就成为凸起装饰。肩部饰牛首浮雕,帮助青铜器在艺术装饰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进步,器物立体感增强。此尊造型精致,纹饰讲究,可能是商 朝王室为宗庙进行祭祀活动时使用的法器。

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司辛石牛〉,下颌阴刻「司辛」二字。「司辛」或称为司母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此石牛应是妇好的陪葬品。妇好为 商王武丁的配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声名显赫的女将军。石牛呈卧姿,长眉方目,嘴巴微张,环鼻,小耳,犄角粗大弯曲,尾巴下垂,足呈蹄形,通体阴刻图案装 饰,质地细腻,酷似青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91年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卧牛〉(长5.8厘米、宽4.1厘米、高2.2厘米),圆雕但具浮雕效果,牛伏首垂尾,曲腿侧卧,大 眼圆珠,弯角贴脊,耳鼻有孔,口部系穿。杂玉质,灰白色。整体轮廓粗具大形,局部浅浮雕加阴线刻,随形施艺,刀法简洁,浑然天成,体现了雕琢设计者高超的 造型能力。

《左传僖公三十三 年》记有「弦高犒师」的故事。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将牛视为吉祥雕塑装饰在青铜器上。如1978年潢川彭店出土春秋早期〈卷龙纹方壶〉(高24厘米、口 径11.5×9.5厘米),子母口,垂腹,平底,圈足,器腹以勾连雷纹为地,腹上部饰对鸟纹,两面中间界以牛、羊首浮雕各一;腹下部饰相对的卷龙纹,圈足 饰曲折三角纹。春秋时期青铜器的形制由神秘转趋现实,并由礼器逐渐向实用器转化,装饰由粗犷趋向精细,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 特征与艺术风格。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对后世青铜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4年偃师出土,东汉〈鎏金铜牛〉(长7.2厘米、高5.7厘米)。

东周时期的青铜文化,既遵循传统礼制与政治内涵,又顺应经济发展而有所创新。但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渐被铁器、漆器替代,渐失去礼器的神圣价值,转 成为实用具与观赏器,艺术价值或使用价值却大大增强。如1978年固始县侯古堆春秋末年1号墓陪葬坑出土〈九鼎〉,其中三鼎盖上都饰有卧牛雕塑。5号铜鼎 (通高36.5厘米、口径31厘米)最精致,形制扁圆,带盖,除鼎足、耳和环钮为焊接,鼎身为一次铸成,器腹有蝉形花纹一周,盖顶隆起,盖上有三个卧牛形 钮,顶部有一活动环圈,盖面饰连环兽带纹,近边沿处有一周蝉形纹,器身花纹稀疏,盖面构图严谨,卧牛身上为云雷纹。墓主系宋景公之妹勾吴夫人,去世时年仅 约30岁,随葬九鼎显示其地位特殊。

汉代农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牛雕塑也开端明显增多。1981年灵宝市坡头乡坡头村农民王千省上交的西汉〈铜牛〉(长18.5厘米、高13厘 米),昂首向左,双耳横立,犄角弯曲内勾,嘴巴微张似鸣,长尾斜垂,背有一穿,四肢分向前后,呈走姿。身披一褡裢,右侧阴刻行书五行15字:「大汉文帝三 年二月□氏□□□□□」。造形优美,形象逼真,并有铭文,对研究汉代牲畜、铸造和文字提供了实物数据。


【文.摄影/王蔚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联合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