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几度翰墨几度秋(组图)

几度翰墨几度秋(组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0:30:05

 《临苏轼手札》

    大凡认识林茂?的人都感叹其对书画艺术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几十年来林茂?在书法绘画领域里笔耕不止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林茂?1964年生于营口,曾任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现为大连市沙河口区文化馆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林茂?出身于书香门弟,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收藏家,收藏了不少书画作品。耳濡目染,在爷爷和父母的辅导下,林茂?自幼就喜欢书画,六岁就开始临摹绘画。1983年参军,转业后分配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为他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他更加痴迷于书法和绘画,如饥似渴地潜心钻研,常年坚持临写“二王”、米芾及欧、?等历代名家名帖。几十年来林茂?在书画领域辛勤耕耘,从而走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书法艺术在审美构成中是多元的,不论崇尚壮美,追求古拙,还是演绎秀雅,探求意趣,都各显其长。林茂?对于书法朝临暮习,孜孜以求,曾作诗曰:“墨海漫步三十年,读帖容易临帖难。为求一点形神在,常常相伴孤灯前。”多年来他从临习宋徽宗的“瘦金书”入手,另辟蹊径,研习宋徽宗的各种书风,其“瘦金书”作品笔意流畅,字态俊秀飘逸,在追求个人风格的同时亦追求一种高雅的气息和隽永的格调。从林茂?的书法作品中不仅可以读到魏晋风范,行书可谓结字高古,刚柔相济,古拙相宜,神采灿然,而且还可以感到字紧行宽,有“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之感,这些都是他多年来勤于探索、潜心揣度形成的风格。作品《临苏轼手札》、《郑板桥咏梅诗》、《观刈麦》、《前后赤壁赋》等多次获奖,其中他的“瘦金书”小楷《观刈麦》作品被编入《必背古诗文书法精品丛书》,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精品之一。《临苏轼手札》是林茂?临大诗人、大书法家苏轼的作品,在作品中,他将苏轼的为学博洽广识、妙笔生花的风格,为书峻拔流美、酣畅遒密的气质,为诗放浪形骸、豪放不羁的情怀,为画高洁典雅、独立清秀的神韵,表现得一览无余,为业内人士所称道。

  人们常说书画一家,可是书画真正成为一家是很不易的。经过十多年的拼搏,林茂?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然而在成绩面前他并没有停步不前,经过多年的打拼,2005年他又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追根溯源,茂?最初走入书画领域还是从习画开始的。画与字是紧密相连的,画得好字写得不好就不是一幅精彩的作品,为此,在绘画的基础上他勤学苦练书法,应该说绘画是他的根本。林茂?的绘画以工笔花鸟画为主,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风格,牡丹娇媚高傲的品质,蜀葵欣欣向荣的生命力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为了创作精彩的作品,他经常利用休息天或节假日身背画夹外出写生采风,从荷叶露出水面至荷花凋零、荷叶枯萎,从篱笆墙上蜀葵花开到花落,他无数次徘徊于其中,捕捉、揣摩细微的变化,领悟其中深刻的真谛,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莲塘》、《冷香邀明月》、《一帘微雨似轻烟》等,这些作品在全国各种展览中获得好评,并获得各种奖项。在《一帘微雨似轻烟》这幅作品中,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将荷塘中枝繁叶茂的荷叶错落有序地分布四周,在薄薄的云雾里,在淡淡的轻烟中,洁白绽放的荷花显得清新典雅,一只红色的小蜻蜓挺立在含苞欲放的花蕾之上,为画作增添了浓浓的一笔,作者将荷花高洁的气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人们的心灵在欣赏和品读作品中得到升华。《月满清香》获“迎澳门回归中国画展”优秀奖;《一帘幽梦》入选全国美术金彩奖;《秋籁无声》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清梦》入选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展;《金风秋影》获2004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信息来源:大连日报)

林茂?近照

《一帘微雨似轻烟》

来源:大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