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萍设计的板凳,不仅可以当沙发,还可以在上头做仰卧起坐。
刘邦隐设计的板凳,用二手书做成。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名为“点心设计:五十凳”的展览将于六月二十九日到七月四日,在台北市的“二00七台湾设计师周”上展出。
“我们想要重新找回台湾设计的板凳精神!”策划五十凳展的胡佑宗表示。板凳源于五代,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千多年的重要位置,却在西化后被打入冷宫。某次胡佑宗翻看香港作家赵广超的“笔记清明上河图”,发现图里出现许多板凳,活泼多元,让他兴起重新设计板凳的念头。
胡佑宗认为,板凳是中国“坐的文化”的代表,象征中国人对生活独特的观点。在世界舞台上,台湾设计师与其一味西化,不如从自己文化中找出老祖宗的智慧,反过来提供西方新的美学观点。
胡佑宗找来李干朗等古建筑、文物专家,为设计师解说板凳与中国建筑的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再请设计师依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设计属于现代人的板凳。
设计师杨雅萍观察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发现多数人都没时间运动。她设计一款结合仰卧起坐与沙发椅功能的板凳,还铺上红艳缤纷的台湾花布,让板凳变身健身器材。陈韵如则在板凳上放入棋盘与收纳棋子的空间,呼应最近吹起的围棋热潮。
环保的概念也被运用到板凳中。刘邦隐用二手书做板凳的凳面,让书和板凳都重获生命。黄柏松用回收的匾额做成板凳,匾额上的题字还是“妙手回春”,搭配恰到好处。
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