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浑厚华滋:石延平作品释读

浑厚华滋:石延平作品释读

http://feicui168.com 2010-12-01 19:58:15
石延平山水画作。 石延平山水画作。 石延平山水画作。 石延平山水画作。

  中国画艺术精神中,其人格、意境、胸襟等精神的寻绎,是在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的精神蕴涵中生发、构建、完善,而最终走向完美历程的。中国哲学思辨以其迥异于西人的独特思维姿态,在寻绎民族文化精神深沉的人格品质中;就其写意山水画艺术那特有的审美精神而言,它是通过一种绘写“物象”的象征方式,来凸现那深潜的人文幽怀精神的。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画艺术是通过:“媒介、基本象征物、文化最深的灵魂”,这三个层面来完成的。我认为,石延平山水画中的胸次表达和精神寻绎,也是循着这三个层面来完成的。他的山水画精神特质的形态表达,是中国画审美感受中那“以大观小”,“舍形取意”的对精神情境的自觉阐释。也就是说,他的画不是“悦形”,而是“取意”,这也是他与技能型画家的分野。

  在对绘画技能的认识上,石延平认为:“技艺之事并非只技艺而已。一技之能,全在于道”。只有从技艺层面超越到“道”的层面,艺术才可达到至境。这“道”,是靠艺术家的哲学修养来完成的。为什么很多“画家”,终其一生只是个画匠,因为他们画的是技能。为什么西方人讲他们的绘画是一门科学,而我们中国画是一门修养、是哲学,这就是在于它“有道”。故我们的书有“书道”,茶有“茶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凡大艺术家皆有其“道”;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齐白石又云:“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傅抱石有云:“画道革新当破雅,民间形式在求真。境非真处即为幻,俗到家时自入神”。“道”其实就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故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绘事必须遵其“道”,道既天地,天地之性,天地者自然也,故有“道法自然”说。唐以后文人参与作画,对笔墨和虚实的处理皆缘于对“道”之精神的寻绎。所谓“道之精神”,即以绘事的媒介??物象,来图解深奥的哲学思辨,它的终极目的不是娱人娱自的遣兴,而是与《论语》、《史记》等,有着同样文化史意义的社会精神的建构。然当下许多画人不知“道”,而能画者,其作妄称“画”也。要知,“艺者,道之形也”。“道”、“器”之别,就形式而论虽是一种状态,实乃绘者的一种人生境界,它是以中国画艺术的节奏化空间意识为媒介去追寻、去实现文化灵魂的。我在读石延平画时,感觉他始终都是以“道”的实现为自己绘画的最高追求;他的建构路数是以中国画艺术特有的诗性节奏空间意识,去实践自己崇高的文化灵魂,去探索中国画艺术境界、人生理想和文化意识的社会重建。

  当下的绘者,许多人把“画”作为“治生”的手段,为生存而作,这必然为世俗所惑,存在决定意识,媚世之作充斥街头也就在所难免了。石延平的画,是把视觉审美涵盖在“意象”的精神之下,把审美过程作为一个层面自觉扬弃在伦理精神之中。所以在他的画中你能读到,清刚之气、淡逸之气、平和之气、净远之气……

  清逸是石延平一以贯之的风格,所著文、所作画,都隐含着深深的清逸淡远的风骨。在当代画坛上,能真正以士人精神包孕笔墨者寥若晨星,这难处就在于画中有一股“气”,“气”以“清”最难。当下的画坛浊气横流,这是我们的悲哀。“清气”藏于笔墨间,以“清气”蒙养画格者,古今花坛凤毛麟角,清有八大山人,近有黄宾虹。前贤大德孕育了石延平的胸次,故而他都作“林泉高致”、“秋山闲居”、“野渡无人”、“云山悟道”、“秋江渔歌”等一些远离尘世的清逸心象。画面上那深山草庐,清溪高士,都是深含庄学精神的寂兮寥兮,踽踽凉凉,大千之外独立而行的旷世孤傲的风神。

  时世浊流,江湖艰危,石延平始终都以一个士人独立的精神品格,傲然于崇山远水的林泉幽谷间。他隐身而不隐志,高古淡逸的笔墨绘画出他那闲云野鹤般,葛衣素食的淡泊心志,这在当下的画家中甚是鲜见。石延平所绘的山水,表现了一个传统士人在当下社会中完整的人格理想;那就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幽怀在当代社会生活境遇下(物质文明的发展),理想人格的构筑与“弘道”精神的延展,他是以笔墨内涵的“心象”来践行这一理想精神的。石延平山水画审美的人格理想的践行,在创作的探求中是以他特有的笔墨语言,显露出了古典人文幽怀的生命情感在现代情境中的转型。他山水画所表现出的意境,是他人格精神追求的最深潜的生命情怀的自然坦白;这些是属他从审美的角度(视觉),设计(绘画)出的生命意象与精神意象。

  下面说一下他画之意境,意境在他的山水中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精神符号而呈现的;那作为一种超越功利,独善其身的生命境界,是与他的尘世生活与精神生活有着深深地血脉关联。而正是在这个意境中,我们可以解读他作为一个现代人其理想人格的深层意蕴。在他所绘的一山一水中,那追寻的理想人格内构其间,他内构的精神之美,常使我们联想到历史上“晋人之美”的生命情怀与生命形象,这也许就是他“哲学的山水”的内涵。

  石延平把山水画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外延的观照。在他眼里,山水意境与人格精神具有一种彼此映射和相互涵养的内在关联。他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晋人那净化了的艺术心灵,那就是追求精神远离尘俗,追求“心斋”自由的纯正。著名画家喻继高先生曾说:“他的画有哲学意蕴”,我以为这评价是很贴切的。因其哲学修养的深厚,他的画不在于“形”,而在于对“心斋”之“意”的阐释。故此,他的画与那些“技术”型画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由技进艺者,画人也。由艺进道者,悟者也。佛家有云:“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辩别”。

  对于山水画中皴法与点线的技能问题,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一皴法都是那一时代的印记。他作画时更多的则是,“我以我法作我山”的觉悟,他的理论依据便是,“菩提本无树”。古人曾说:“千法万法,以心法为上”。“心法”就是“悟法”,就是创新,要使“法”为我而用。石延平更重“我法”写“我心”的创作理念,因而他的创作就不受“法”的羁绊与奴役。在他的笔下,所绘的“物象”其哲学意味浓浓。他以虚灵的胸襟去描绘“心斋”的澄澈之物,故此,画格高古清淡,风神潇洒,不滞于物,不伪于心。若套用司空图《诗品》里喻“美的意境”的话,我们观石延平的画,也有“空潭写春,古镜照神”的化境。无法而法,这才情的流露纯系他一片化境的禅机。诚然,石延平的山水画,是他人文幽怀中自为的人格涵养艺术姿态的表现。它表现了宇宙中一种浩阔幽深的深沉、宁静、平淡、真诚的精神属性。

  对于画的理解,石延平深深地懂得艺术不仅仅是描摹大自然的手段,而是一种“诗性”的“隐喻”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艺术哲学所要探寻的一个美学问题。如果我们了解了他的哲学涵养,他所选择的“山水语言”的符号含义,这实是其志的寓意。那么,那林泉幽谷中隐隐表现出的精神,其实,不正是他不苟流俗超然象外的“有道”吗。

  (作者:刘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