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以美感育人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郑锦

以美感育人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郑锦

http://feicui168.com 2010-12-03 08:16:00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郑锦。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人郑锦。

  郑锦(1883~1959)字?裳,广东香山人,“北京美术专科学校”(现今中央美术学院)创办人及首任校长

  “我不管你们派谁去,但一定要有徐悲鸿在内!”

  当郑锦看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10多个被高官要人举荐的公派留学人选时,他留下了这么一句话。这个校长本是想把6个名额留给一些有美术天赋,却又没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可眼前的这些人选,显然有悖他的本意。

  这句话理应被记入中国现代美术史。因为这不仅显露出这个校长对抗强大潜规则的勇气,也是他为中国美术界培养人才作的最大努力。

  1917年,在蔡元培的授意下,这个34岁的男人领命为国家建立一座国立美术高校。中国虽然一向以绘画见长,但从未有过正规系统的美术教育,多是师徒间口耳相传,这显然不是一个努力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对待美术应有的态度。

  由于没有现成的先例,郑锦便远赴日本考察,从设立科目到授课学时,从后勤设备到教室采光,从教具增设到图书建制,在一年多的考察中,这个未来的校长殚精竭虑,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开创了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

  郑锦本可以过上相当悠闲和雅致的生活。早在1907年赴日留学期间,他的画作《娉婷》便入选日本文部省的美术展览,这是中国人的画作第一次进入这个日本最高级别的美术展览。大正天皇在这幅画作前徘徊良久,被画中亭亭玉立、悠闲婉静的中国女性之美所吸引,不忍离去,也成为当时日本所有报纸的重要新闻。

  但他依然选择作一个校长。吸引他的,是时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的一番讲话:“注意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敦育完成其道德。”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这所高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始,也代表着国家对于美术教育重要地位的确认。它最早的一批学生,如李苦禅、常书鸿、王曼硕、胡蛮等,日后都成为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不过,作为一个画家,郑锦依然保持着生活逸趣。在位于北京西四的一个四合院里,他在院子里种满了奇花异卉和蔬菜瓜果,早晚与夫人子女芸草灌溉,精心料理。夫人鲍桂娥甚至对饲养蜜蜂“颇有心得”,每当有友人前来,总能尝到郑家特酿的蜂蜜。

  这个画家一生行事低调,并无艺术家的惯常爱好。不烟、不酒、不赌,连麻将牌也不打,更不通官场上的“为官之道”。因而任校长8年后,被迫辞职。

  但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京城荣耀一时的校长,会作出去农村搞平民教育的决定。他与晏阳初、胡适等人,在河北定县组织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委员会”,在农村中推广识字教育,扫除文盲,中国第一本专门为农民编写的识字课本《千字文》,书中4000多幅插图,便出自他手。

  与北京时的闲暇生活不同,此时画家的住处,是小村外一座荒废的瘟神庙。他把庙中的瘟神像作为装饰用品,将佛座改为金鱼缸,香炉变为大花瓶,庙中的石牌、烛台,也成了居所的自然雕饰,当地人因其不畏鬼神,故称他的家为“郑王府”。

  这个已年过半百的“郑王爷”,依然不失画家的清高本色。他用布幔画了一对裸体男女共舞图,悬挂庙中大殿上,若遇到粗鄙豪绅的来访,便拉开遮掩画作的布条。访客便坐立不定,很快告辞而去。

  郑锦擅画人物,所作均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在世时从不卖画,所以坊间流传不多,俱为珍品。他喜欢用手指调试颜色,以至患上对颜料有过敏反应的皮肤病,一度搁置画笔。不过康复后依然故我,画作不辍。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