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六届“连州国际摄影节”于前天夜晚正式开幕。本届摄影节以“这个世界存在吗?”为主题,用摄影节艺术总监段煜婷的话来说,质疑坚硬世界的物质存在,通过所有参展的作品,展示了摄影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穿越语言重构的一个更自由、更强烈、更具有意义的世界。
“摄影与其说是主体拍摄了客体,不如说是客体引诱了主体拍摄,主体是被客体所利用的工具而已。”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为本届摄影节的主题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今年摄影节上最大的看点恰是鲍德里亚的大型摄影作品展,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
以学术含金量为始终弘扬的特色,坚持到了2010年的第六届“连州国际摄影节”于前天夜晚正式开幕。在市中心广场上的市民们赶集般的热烈簇拥与当地政府极尽所能的大力配合下,连州每年年末的这一次艺术与影像的节日让这个地处粤北的县级小城在国际摄影界渐渐闻得其名,而当地人对于“拍照片”的懵懂理解和张贴在墙上的创作、充满拗口字眼的诠释形成了一种奇怪又惹眼的疏离。六年来,连州摄影节给连州带来的是出租车代替了突突突满街跑的三轮车,是日益高企已达每平方米4000元的房价,是“比春节联欢晚会还要热闹”的开幕式??各级领导轮番上台演讲,歌唱演员嘹亮的民族歌喉唱出瑶族特色,灿烂的烟花在半空中炸开,烟雾弥漫中让人误以为奥运会焰火设计师蔡国强老师大手笔再现连州。
与往届被海量的作品和艺术家淹没不同,今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大幅度删减了参展作品与艺术家。共有62位摄影家和艺术家参与展览,其中参展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张大力的作品达到了100多幅。展览还展出了包括摄影史上著名摄影大师乔尔彼德威金以及帕特里克?扎克曼、杰里?伯恩特、刘香城、川内伦子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家作品约7500多幅,同时还推出了一些从未被发掘的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
“私摄影”有生命力吗?
本届连州国际摄影节总策展人费大为对当代艺术倚重的意图在本届摄影节的摄影师以及作品选择中体现得十分清晰,连州摄影节最重要的展场:二鞋厂、粮仓、果品仓库的显著位置摆有年轻摄影师如私人日记般的作品,备受本届摄影节推崇的唐文静就属此例。名为“个人独白”的个展,显得野性而私密。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这些带着鲜明个人生活气息的年轻的“私摄影作品”让步入展厅的参观者不免会联想到其鼻祖南丁格尔那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面孔。在中国社会发展速度如此迅猛而出现各种情状并置的魔幻般的当下,个人小情小调的散文式表达是不是有些轻如鸿毛?费大为的解释是,传统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逐渐凝固,而反传统的发展是有其生命力的。
而策展人之一,摄影人那日松却感觉,那些年轻摄影师的“私摄影”在本届连州摄影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仍然值得商榷。“私摄影”最初出现时,青春迷惘带来的好奇心爆发力在背后支持着他们,他们很年轻,但是这样把焦点对准自己生活的拍摄现状却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有些摄影师多年来始终徘徊在这个领域中,5年前是这样拍,现在仍然是这种状况,没有突破的尝试,也没有改变的意图,“‘私摄影’很容易就把这条路走到头了。”那日松说,“中国可拍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对当代艺术热潮下观念摄影的浮躁及过度市场化的反思是无法由这些摄影作品担当起来的。
“他者”眼光看中国
相反,国外的摄影师以他们的“他者”眼光为中国的迅猛发展积极地作着影像上的注解。
帕特里克?扎克曼是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早年因拍摄过黑手党题材而负伤,他此番有作品《假象 真像》在果品仓库展出,十几次来中国,足迹到过北京上海,也到过安徽山西,“他者”的眼光看到了不为身在中国的人们所注意到的景象??扎克曼拍下了城市中无处不在的楼市海报??那是人们用数码喷绘技术制造出的一个虚拟的高楼场景,在他的眼里,那仿佛就是新的革命宣传画,表现着社会变迁引起的政治政策上的变化,“现在的梦想变成了高楼缔造出的富裕生活,但对我来说,这是谎言掩盖下的痛苦。因为这些高楼的拔地而起,许多人的旧房子不得不遭到拆迁,有人流离失所。”喷绘画的是真相还是谎言呢?扎克曼的这些作品在社会学意义上提出了质问。在扎克曼的这一组作品中,所有的路人都是埋头匆匆而过,麻木而冷漠,无人抬头去看头顶上高悬着的美好生活图景,现实的画面有了超现实的感觉。“人们都以为摄影是真实的,而实际情况却是摄影呈现出的感觉未必如此。”这位摄影师说,“从没有一个国家变化得如此之快,但是,你想跳得特别快时,也更容易摔倒。”(文:徐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