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邮坛泰斗与小陶子馆的书信缘

邮坛泰斗与小陶子馆的书信缘

http://feicui168.com 2010-12-07 15:28:11

  “接到你们的来信,得知从2002年起,在校园内积极开展集邮书信活动,8年多来,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又决定成立‘小陶子集邮书信收藏馆’,喜讯传来,万分高兴。”成立于2010年10月29日的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小陶子集邮书信收藏馆”,日前收到了邮坛泰斗郭润康写给他们的回信。

  在信中,郭老向孩子们讲述了集邮和书信、集邮文化和书信文化的关系。他说:“集邮来源于邮政,发明了邮票,用以传递书信,从而产生了集邮,百余年来演变成‘集邮文化’。但书信文化,非常古老,早于集邮文化,你们开展集邮书信活动,使两个文化相结合,更增集邮意义。现在又进一步成立集邮书信收藏馆,又使书信文化、集邮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是一所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名字命名的学校,校内塑有陶行知像,设有他的语录:“教人求真 学做真人。”此次集邮书信收藏馆落户该校,是继“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上海宝山少年邮局”(小陶子邮局)之后,行知初级中学在开拓集邮之路上奋力踩踏出的第三个脚印。为此,郭老感慨地说:“读你们的来信,知道每周有一节集邮课,由汪昌明老师主讲集邮知识,你们感到非常快乐!对我来说,则非常羡慕你们。”

  郭老写到这里,话锋一转,忆及了他少年集邮的往事:“回忆我小时候,是在一个私塾里启蒙,读的是《千字文》、《百家姓》、《大学》、《中庸》等故纸堆,不求深解,只知死背,知识非常贫乏,只是认识一些字而已。没有进过学校(当时叫‘洋学堂’),那时候只知道邮票叫‘龙头’。直到1931年14岁时,经父亲介绍,进入安徽蚌埠五洲大药房当学徒。旧中国现代药学工业万分落后,经营的西药全赖进口,药厂经常寄来价目表、说明书、新产品介绍,故经常收到他们的邮件。我看到上面贴的邮票,花花绿绿,甚是好看,引起我的注意,乃加以剪留。当时并不懂这就是集邮,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兴趣,更谈不上集邮知识。但有一点,我知道邮票是用胶水贴在信上,胶质遇水即化,故我没有从信上将邮票撕下,而是连纸剪下,放入清水中浸泡,将纸分离而得邮票。但发现荷属东印度的邮票,浸泡后图案就会褪去,这种邮票我就不下水洗了。后来才知道是用‘粉面纸’印的,所以不能水浸。1937年‘七七’事变,12月13日南京沦陷,我被迫离开蚌埠,到了汉口,就留在汉口五洲大药房工作。那时我将集得的两百多枚中外邮票(图案重复的我就不要)带在身上。这时才第一次遇上同事林良斐,他参观我的邮票本之后,告之我许多集邮知识,才使我恍然大悟,这叫做‘集邮’,并且有许多学问。现在你们一开始集邮,就有学校支持,老师教课,专家指点,真是万分幸福。希望你们珍惜这种机遇,努力学好课文,把集邮成为第二课堂,与学习相辅相承。”

  郭老表示:“集邮之益与教育的目的完全吻合,希望你们现在打下基础,将集邮带到高中,带到大学,学有成就后进入工作岗位,将它带进社会,成为我国集邮事业的推动者。”不难看出,郭老在信中充满了对广大青少年集邮爱好者的殷殷期盼。

  (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李锦林)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