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景德镇古挛窑 技艺现在濒临失传

景德镇古挛窑 技艺现在濒临失传

http://feicui168.com 2010-12-21 10:01:02
 余云山、余和柱是景德镇目前仅有的两位掌握着挛窑技艺的老手艺人。去年景德镇清代镇窑(蛋形窑)大修并复烧成功以及今年的明代葫芦窑复烧,把这两位老手艺人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    余云山、余和柱是景德镇目前仅有的两位掌握着挛窑技艺的老手艺人。去年景德镇清代镇窑(蛋形窑)大修并复烧成功以及今年的明代葫芦窑复烧,把这两位老手艺人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 挛窑既脏又累,大部分活儿要靠双手完成。 挛窑既脏又累,大部分活儿要靠双手完成。 关键部位采取锁砖技术,否则整座窑将前功尽弃。余云山、余和柱两位老人全凭一根绳一把尺测算窑棚的弧度。   关键部位采取锁砖技术,否则整座窑将前功尽弃。余云山、余和柱两位老人全凭一根绳一把尺测算窑棚的弧度。
通红的柴窑似乎在诉说景德镇明、清时制瓷业的繁荣。通红的柴窑似乎在诉说景德镇明、清时制瓷业的繁荣。
柴窑烧制的陶瓷釉质细腻。柴窑烧制的陶瓷釉质细腻。

  挛窑曾经是景德镇陶瓷行业中最好的工种之一,挛窑师傅更是坐着瓷业工人的“头把交椅”。69岁的余云山10多岁时就随祖父从都昌老家来到景德镇学修窑,半个世纪来,他参与修建的各种窑炉超过了400座,足迹遍布唐山、张家港、淄博、厦门等许多城市。余和柱与余云山是同乡,也是同年开始学习挛窑。从2009年9月起,已经退休的余云山、余和柱两名挛窑传人先后挑起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清代镇窑大修和明代葫芦窑的修复重任,他们带着一帮人起早贪黑地工作了几十天,终于将两座明清古窑完整恢复。

  “挛窑”是景德镇瓷业的俗语,指砌窑和补窑。很早以前,挛模窑为浮梁县魏姓人专营,因魏姓人手少,活计多时请都昌人帮工。久而久之,聪明好学的都昌余姓人便学会了这门技术,并开了一个补窑店,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挛窑分脚蓬、顶棚、靠壁、烟囱、满口五大部位,每个部位又分许多道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柴窑的修复要采用特制的泥土和窑砖,泥取自于田泥,即水田表层下面的泥土,窑砖制作的原料主要有黄土、红土、砂土3种。黄土黏性好,耐火度高;红土能耐火;砂土,主要起骨架作用。砌筑窑炉的过程中,弧度和锁砖技法非常讲究,一不使用模板,二不使用吊线,余云山、余和柱两名挛窑师傅凭经验一圈一圈往上砌,所砌近20米高的烟囱既圆、且薄、又直。

  如今,柴窑在景德镇已非常少,大部分发展为烤花炉、梭式窑等,余云山、余和柱两名挛窑师傅修窑、补窑的活计也日渐减少。加之挛窑技术历来传男不传女,目前,只有余云山的儿子余祖兴在学习。挛窑带来的收入很少,余祖兴靠水电安装等零工来维持生计,挛窑这门古老的技艺濒临失传。

  本报记者 付裕 朱文标摄影报道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