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夫子访谈韦力 我不是中国藏书第一人(二)

夫子访谈韦力 我不是中国藏书第一人(二)

http://feicui168.com 2010-12-21 15:42:59

  拍卖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投资人挤入藏书市场,导致古籍等价格越来越高,那么真正的藏书家、藏书爱好者在新时期如何藏书?如何投资?欢迎您参加孔夫子旧书网的夫子访谈,来听听中国藏书第一人韦力的意见。

  向广大网友征集问题:大家可以用跟帖的形式向嘉宾提出问题,相信嘉宾会给您一个专业的回答。 

  访谈内容二:

  主持人:您曾说您对于藏书有宗教般的信仰,本能的亲近的感觉。

  韦力:是这样。一个人,就像张宗子所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当一个人表现出来的痴和癖的一面那才是他的真,而这个真是一个人能够亲近的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您的这种痴情癖好,您妻子同意吗?有没有遇到这位网友的问题?

  韦力:这个需要一些技巧。国外有一个藏家,他天天往家买书,妻子很暴怒,因为天天花这么多钱买书,很贵。而国外卖旧书的时候,都用铅笔把买书价格标在后面,他都跟卖书的讲要少写一个零。买回去很多书,家里看了都不太贵,等他去世之后,妻子卖掉这些书,发现价格要贵很多,她不知道这里边的秘密,他买的价格都是高于标价十倍的。

  主持人:可是您不能使这招啊,您没法改价啊

  韦力:还有别的技巧啊,呵呵。

  tung2004东:请问韦老师,1885年出版的《康熙字典》全四十册,市场价值是多少?

  韦力:康熙字典最初发行于康熙53年,此版殿版开化纸本极为稀罕,今天的市价应当在40万到80万之间。但此后的版本大都不贵。您所说的这一版我不知用纸和品相,所以难给以确定的市场价格。

  肥猫123:韦力先生,您好。听说您很擅长在拍卖会上捡漏,那么拍卖会上真能捡到漏吗?您今年在拍卖会上有没有捡到啥漏呢?

  韦力:拍卖会市场上买书的人会有不同的几类:以前学者类买书作为主体,现在因为价格的障碍,中国特殊的原因,知识分子收入都有限??当然这是社会造成的,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知识分子在拍卖会上买书的越来越少,其中特殊的经济收入较强者除外;第二类是一些古书经营者,兼于收藏和经营之间者,今天占拍卖会上买书的大多数。这一类人买书大多追市场热点,或者讲未来的市场热点。比如今天拍场上明白棉纸本,明套印本,清殿版书等等都属于今天市场的热点,而一些冷癖书关注度较少;第三类是属于一些藏家,这一类人买书,大多给自己设定一个收藏范围,术业有专攻的专研究某一类典籍,所以他对于某一类书的看法会高于常人,因此,偶然会从拍场上捡到一些别人不注意的珍本。当然这捡漏往往含有敝帚自珍的意味。也许这部书只有自己认定他是好书,对别人而言,讲透了讲白了别人也不觉得这是一个漏。我想,我个人的所谓捡漏,可能是介于此者。

  主持人:捡漏也要挑地方吗?比如哪家拍卖行容易捡到?有北京、上海等地区间的差别吗?

  韦力:有区别,越大的拍卖行越能捡到特殊的东西。一切的好,都是比较而言,什么是好?是因为有不好的比较才有好。大的拍卖行当好东西堆很多的时候,有一些东西他就显不出好来了。到这些地方买这些东西,别人不注意。

  相对而言,古书应该说60%集中在北京,应该说30%在上海,剩下全部加起来是10%,大概是这么一个比例。

  主持人:这也快到年底了,您今年捡到什么漏了?

  韦力:每年都能捡到一些东西。比如今年捡到一卷敦煌写经,正面的是南北朝所书,尤为难得的是它的背面有唐代乾宁四年的历书。拍前曾向相关专家请教,得知敦煌所出藏经数以万计,然背面带有题写者甚少。即使有,大多都是一些杂乱章册。而为完整历书者,尤为珍罕。故此件在拍前已下大决心必予得之。然拍得此件时,仅一口价即以底价得知,大感意外。携之而归,心喜多日。

  主持人:看来捡漏也不光靠运气,还得有眼力有学养啊!

  晨林abc:文革大字本行情怎么样?

  韦力:此类书属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产物,我个人对此不收藏,所以难以知道它未来的价值。

  一批古坐书上:两问。先生每天读几小时书?有周末性质的休息吗? 再往前走, 比如说再往前走的五年, 您预期自己那时的读书与收藏生活会与今天、有怎样的变化没有?

  韦力:平均而言,我每天读书的时间大概是在三四个小时,时间大多数是晚上。因为白天忙于俗务,难以静心。我喜欢夜深人静开始读书,因为记忆好。 周末的时间大多数在整书、编目、查资料,当然除了必要的应酬之外。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个人是儒钝之人,生活在同人眼中看来单调乏味,走进书斋不过是自得其乐而已。如果没有大的外力变化的话,我想我未来的生活方式跟今天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天涯孤客a:有一种本子牌记上写明是石印,可看起来和木刻本没有任何区别,它又不是影印的,请先生谈一下鉴别方法行吗

  韦力:此种情况甚为稀见,我也仅见过数种而已,大多产生在同治之后的雕版和石印印刷术交替期间。我觉得版本界定除必要的文史知识之外,主要还是靠多见,他属实证科学而非思辨性的,如卖油翁言,无他,但眼熟尔。您所提的问题,因为无图我不能确切回答究竟如何,很抱歉。

  HHuan:如何理解收藏和投资。

  主持人:您收藏东西有投资的想法吗?

  韦力:没有的。

  主持人:像您刚才说的拍卖会上的三种人,其实也有人既不是学者也不是经营者和藏家,就是想保值。

  韦力:可以理解。站到藏书角度而言,我觉得收藏与投资并不矛盾,因为书籍从出版那一刻就是作为一种商品面市的。既然是有价值的,可以用价钱衡量的东西能够买来,当然也可卖出。所以,投资古书我觉得很正常。

  李家二姐:韦力老师讲的很好!真不愧为中国藏书家第一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韦力老师!

  韦力:我从不堪称自己是中国藏书第一人,这只是记者吸人眼球的标题而已。我个人的性格,自认为是知敬畏者,前辈藏书的高度对我而言高山仰止,不可企及。我个人藏书到今天,被人谬奖,只是源于山中无老虎。当然仍然谢谢您的夸奖。

  诚信于天下:您好!  我有一套全品相的《坦园六种曲》,开本:25.5乘15.见您曾经专门称赞过这套书,所以想请教您这套书价值多少钱,谢谢

  韦力: 此书若是乾隆原刻本,若是全品,价值在2万到3万之间,当然我说的是今天的市价。

  读书小孩:您如何评价其他的书界藏家?

  韦力:黄永年先生是我尊重的前辈,他的学术素养非我辈可及,他注重批校本的收藏,我无缘得见,但想来定是琳琅满目。

  因为术业有专攻的原因,再加上财力的原因,近代藏家大多走入专题收藏的路子。堪称皆有所成,例如杨成凯先生的词集、孟宪君先生的清代即刻本,都是有独特价值的专题。

  搜书志:好书在民间,有什么样的渠道可以获得?

  主持人: 您现在的藏品多少是拍卖会买的,多少是从民间渠道买的?

  韦力:  在90年代初期以前,大多数藏书者得书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古籍书店。因为50年之后公私合营,很多城市只保留一家古籍书店,私人开个体旧书店已无可能。1993年中国书店开始古籍拍卖以后,打破了这种格局。因为拍卖会的价格远远高于市面价格,使得他产生了吸金效应。很多卖家为了能够卖得上价,就将善本送入拍卖行,私下得书的概率越来越低。所以从90年代开始,古籍拍卖已经成为大多数古籍爱好者的主要得书渠道。预估今后的古籍市场古籍拍卖仍然是得书的主渠道。

  鲤鱼跳龙门:这么多的藏书今后有什么打算?

  主持人:这位网友问的问题,曾经也有记者问过您,您的回答是,您的藏书心态跟历史上的藏家不一样,他们可能想子孙万世传下去,而您有一个闲章“曾在韦力家”,您说您把自己看做是古籍千载流传中的一环,既不想捐,也不在意会不会传给儿子。是这样吗?

  韦力:对,是这样。

  主持人:您有没有故意培养孩子喜欢这个呢,好能继承?

  韦力:我试图做过,但他不喜欢。我个人很达观,人生不满百,我也不信来世,就此一世。得书就享受这个过程,它早晚会离我而去。我会烧成灰,古书是历史的典籍,不能像唐太宗那样拿兰亭序殉葬。我觉得曾经拥有就足以了。不是假达观,确实是这么想的,因为一切都带不走,所以当自己享受这个过程就足可以了,自己曾经得到了、欣赏了,它随之而去了,会交给下一任藏家继续流传书的故事,我很高兴。

  我因为跟公藏打交道太多年,我能知道公藏之后就不能再回放到世面流通,所以我不想捐公藏,也不建私人图书馆,而是卖散,让其他藏书家分享我当年藏书的快乐。我死了后,书卖多少钱跟我无关,但我希望这个钱建成一个藏书基金会,用这笔钱奖励一些今后对藏书有贡献的人,研究上能有成果的人。因为我知道,我遇到好书没有钱买的时候,我的痛苦。我希望尽我之力,能够让今后的藏家得到些许的赞助,得到自己心爱的书,这是我对我个人对未来的看法。

  主持人:您有没有刻一个藏书章?像历代藏家那样把自己的章盖在书上,名与书传,流传有序嘛。

  韦力:我自己藏章大概有100多方,但是就是把玩的,不用,不往书上盖。曾经看到一篇周叔?先生的文章,他认为书上尽量不打章,即使打也就是一个很小的一方。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往上打,他认为打章是污书。我觉得像他这么伟大的人物都这样说,那我更没有资格打章,所以我的书上也没有打。

  张大千曾有一个闲章叫“曾经我眼即我有”,我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讲,我看似很达观,但我仍然不达观,仍然希望好的典籍能够承在芷兰斋。我还是喜欢我曾经拥有。

  书精灵:韦力老师,您好!我想问个关于旧书经营和收藏的问题,我是搞旧书的,我喜欢书,在近十年中,我做过很多的小生意,钻来钻去的还是钻进了旧书这个行业,这也许是我爱书的原因吧!所以我做了个决定,我要把旧书做为我的终身事业来做。我还想成为像韦先生这样藏书家,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韦先生,对于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还要为五斗米折腰,又要搞点收藏,您能推荐一种适合我们的,能有潜力的题材吗?您有什么忠告要提醒我们现在的藏书人吗?

  韦力:我曾记得李嘉诚说过一句话,叫“不要和自己的事业谈恋爱”,他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不要干一行爱一行。这和我们传统的观念是相悖的,细品一下有道理。因为当你对某件事情投入感情的时候,你就意味着不客观、不公正,你已经不冷静了。所以说我觉得像藏书这种事情,只能作为人生的一个业余爱好,如果是一个书的经营者而爱书,我个人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客观判断。我的潜台词如果要为了赚钱搞书,那就去赚钱,如果为了藏书,那就是藏书,如果把藏书和赚钱合二为一,两者都会搞不好。

  主持人:又喜欢书又买卖书,大概会觉得痛苦,喜欢的就不肯卖了。

  韦力: 好的不肯卖,次的卖不出钱,这是经营的大忌。

  主持人:像您说只考虑喜欢而收藏,可如果只买不卖,没钱也买不起啊。所以现在很多人以书养书。

  韦力:我个人的建议,如果爱书的话必须有另外的经济来源,如果靠书作为经济来源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主持人:那我得问问您的经济来源怎么支撑的?

  韦力:肯定有来源啊,不偷不抢,呵呵,要不然早进去了。

  主持人:历史上黄丕烈就是以书养书的例子,但据说他是因为收藏书而败了家,本来祖上给了他很大的一笔财产。

  韦力:他不仅仅是败家的问题。他曾经一个说法叫做百宋一廛,廛就是一个房子的意思。但其实百宋从来就没有一廛,只有靠不断的买不断的卖,这个痛苦的过程作为一个藏家我是深深能够体谅的,这是很痛苦的事情。我个人而言,藏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应当变成如此纠缠的事。比如说我对某个书搞清楚之后,真的有感情,卖的时候你会给它增加很多的附加值,这是自找痛苦的一个方式。我个人采取鸵鸟式的逃避,藏书就是藏书,生活就是生活,把它分开。

  彩云轩100:韦先生,西泠首届古籍善本2010年秋拍,清乾嘉年间著名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顾广圻批校的《战国策三十三卷》(1函4册)以800.8万惊人价格创下古籍批校本的拍卖纪录。请问古籍抄本、稿本、批校本今后的市场走向?

  韦力:西泠印社所拍顾批本,事先我去看原物时并没有看到这个价钱,据西泠印社主管相告,此书只是偶尔得来,底价仅1万元。当时我个人的估价应当在500万之内,拍出如此高价,也确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批校本有他的独特性,每一部书之间不能相比,因为他的学术价值不同。比如此书,个人认为它是士礼居所刻《战国策》的底本,拍得此件应说物有所值。是嘉庆年代刻的。因为“顾批黄跋”按今天国家定级标准而言,一律算一级文物。批校本在传统藏书家眼中,甚为看中,今天特殊的原因并没有达到历史上应有的价位。而此书拍得800万高价,应当是抄校稿本系列在市场上的一种回归。

  景阳布衣:藏书千古事,甘苦存心知。

  石头记:韦力老师,您好!我想问的是广陵书社的锡活字本、铜活字本、木活字本等,似有复古之嫌,有没有收藏价值?

  韦力:此批活字本是刘永明先生担任广陵书社社长时所做,当时印量都不大,记得锡、铜、木都不过三百部。我个人认为复古并非贬义,至少是一种有意思的市场。若干年后,肯定也会成为藏书者追捧的新善本之一。

  天涯孤客a:请教一下,明版书的牌记上为什么标年代的少。

  韦力: 明版书是中国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尤其嘉靖万历年间,曾经出现了中国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萌芽,反映到出版业就是书版的转买转卖,致使很多明版书的牌记均被挖掉。我个人的观点,是明版牌记的书在当时并不少,只是后来大多被挖掉而已。

  走马书林: 韦力老师您好,请问您的目录版本学著作是仅记书名的简目,还是详记版本、考叙其源流的题跋式目录?谢谢

  韦力:我个人所编的藏书目录,属简目类,但是也列明了相关的信息,首先是分类,分类基本按三级分类法,即部、类、属,然后是全名、卷数、册数、用纸、前章、牌记加备注大概分14项。 没有详细的考察源流,只是在备注中偶尔列明来源及著录。

  惠风楼:从我收藏的《?灸大成》书内“玄、弘”字有的书页不避讳,有的书页避讳“玄、弘”字,均缺后一笔,《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刊《?灸大成》,会稽章廷?修订,刻印于乾隆二年丁己(1737)。此套书是不是明刻板,会稽章廷?重修该书的刻板,遗漏了“玄、弘”字避讳后,于乾隆二]年丁己(1737)年初印本?

  韦力: 这涉及到了古书版买卖的问题,到清初,明代有许多书版都得以完整流传,后世再刷印时均在原书上对避讳字进行挖改,或者另加以牌记。因为古书分藏于不同公馆,现在无法详细进行逐页核对。所以有很多书虽然标明不同的版本,识均为同一版所刷,只是先后区别而已。至于您说的这部书,因为我没有看到原书,无法确凿谈出,何为几版,抱歉。

  陈述红楼:韦力先生你好,  您曾在主编的《藏书家》第16期中刊发拓晓堂先生的一篇红楼梦版本漫谈。我想请问的是,有红友认为其中关于程乙本高鹗?言的插图为日本仓石本的问题,即目前所知的程乙本程高序言,究竟是否即为程甲本的雕版?还是说是重新雕版的? 谢谢。

  韦力:  此问题确实是一个版本难点,因为程甲本和程乙版虽然按照序言年代标为乾隆56年和乾隆57年,而实际上两版之间的印刷相差年月不到半年。以往红学家研究均是从内容角度来着眼,未进行前面旧项的仔细核对。拓先生仔细校看了程甲本和程乙本,第一次发现前两书前所附插图不同者。从理论上说,两者相距时间如此之短,没必要重新再翻刻一套前竖向,但现实确实产生了这个问题。究竟如何回答,我不能给出确切答案。

  我叫中国人:韦力老师!!在下认为,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藏书尤是!!要有文化情愫,若只想投资和投机,藏书定无前途,爱书者当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要在古旧书中钻营,藏书之路的光明,是厚重的文化,而不是孔方兄!!!在下向您致敬!!!

  韦力:首先谢谢你的夸奖,其实我远没你想象的那么伟大,只是一个爱书人而已,并且很直率的讲,我不反对古书的投资,因为我认为收藏是温饱之后的一个雅好。同样他是在雄厚资金支持之下方能进行的一个活动。所以,我个人有一方藏章叫“聚书好货均为一贪”,意思是指藏书爱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贪心,确实也无任何境界可言。

  主持人: 我们曾听人家批评我们孔网,说孔网在藏书圈内确实是非常有影响,但人家说孔网挺败家的,网上混的人全是唯利是图的,读书人的传统已经丧失掉了。您怎么想?

  韦力: 这是偷换概念。

  走马书林:您对您的书进行研究吗,比如像黄丕烈一样进行校勘?

  韦力:黄丕烈是我高山仰止的前辈,我的学识不足其万一,所以我不可能写出像他的《荛圃藏书题识》那样伟大的著作,我个人而言,可能客观的看待自己,不过是尽人力以待天命而已。

  北兆裹人:对于地方文化乡贤的收藏专辑,韦老师如何看待?谢谢

  韦力:对于相关文献的搜集,历来是藏书者的一个重要收藏专题之一,我个人认为这是很好的一种藏书方向和切入点。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孔网有一个叫“北京韦力”的用户,这是您吗?

  韦力: 我个人没有上网,也没有注册网名,所以“北京韦力”不是我,可能是另一位高人吧。

  主持人: 成都有一个龚明德,他自称“六场绝缘斋”。我听说您也是这样,不上网不看电视不KTV不逛商场,有这回事吗?

  韦力: 我没有他这么伟大。

  主持人:不上网是真的?

  韦力: 上网收邮件。我是俗人,很多庸俗的事情我都喜欢。

  副教授:请您评价一下当前藏书界什么样的可以称之为藏书家,对当地的藏书家是怎么看的,分一个类?

  韦力:  我个人是当今藏书爱好者之一,所以我觉得不能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能给出一个成为收藏家的标准。当今的收藏,是一个社会剧变转型期的产物,因为人的观念很难脱离开现实社会。至于到未来,怎么看待今天的藏家,那是后人的事情。

  主持人:您认识的藏书家里,藏书规模和质量能与您相比肩的有谁?

  韦力:比我高的很多。比如说杨成凯先生,孟宪君先生,和宏明先生等。

  欧阳关道店:您曾主编的《藏书家》,现第16期是停刊号吗?谢谢!

  韦力: 第16期藏书家,我个人觉得似乎不能称之为停刊号,藏书家从第17期停刊号有众多书友建议我能把他恢复起来,因为它是藏书爱好者唯一的一个杂志性刊物。我禁不住忽悠就接了下来,跟齐鲁书社签了三年的协议,实际真正编辑起来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因为人不是万能的,尤其是业余来做此事。周晶先生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但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的困扰。所以三年到期后,我如约的将杂志归还给了齐鲁书社。尽管社长厚爱,仍有让我继续办下去的想法,但确实是个人精力有限。至于社里是否再出,我不了解,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不应当称之为停刊号。红色书迷:花30块钱买了这一套线装书值吗?(图片见原帖)

  韦力: 此书虽然是排印本,但品相尚佳,我个人觉得,今天的市价应该再加十倍也不止吧。

  脂??:韦老师你好,我是一名年轻的藏书爱好者,目前还在上大学,所以并没有多少财力购买那些心仪的珍稀书籍。但我经常会去一些旧书市场或者在孔网上买一点古籍零本残书或者民国旧书。目前也有些小收获了。最近还买到了顾湘小石山房的几套单本和傅增湘的批校本。甚是兴喜。。。。我想请韦老师点拨一下,我这样收藏书是否有价值?往什么方向走才是最好的选择????谢谢

  韦力: 首先恭喜你能够在读大学的时候就买到这么好的珍本,尤其是傅增湘的批校本,是广受藏家喜爱的好书,从你收藏的小石山房本和傅增湘的批校本来看,您似乎对藏书家的刻本和墨本感兴趣,如果走这条路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藏书方向。

  彀外散人:旧书市场有很多仿制品怎么鉴别真伪?

  韦力:从今年开始,拍场上出现了不少的以现代影印本而做旧来称古书者,我个人的感觉是无论怎么做还是能看出来很多的蛛丝马迹,这只能靠多看,没有其他的诀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否有一天能够做到完全一模一样,我想一定会有这一天。到时候应当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悠小鱼:几年前总能见你写一些拍卖的总结,最近几年没有看到。觉得挺遗憾的!

  韦力: 确如您所言,我从09年就不再写拍卖书评,有很多原因,一是因为拍卖场越来越多,自己也不能家家必道,不经亲历而做总结,写出的文章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与其那样还不如不写。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孔网有一个藏书家的栏目,在您心目中能列举出十个当代藏书家吗?

  韦力:我觉得像杨成凯、孟宪君、辛德勇、宋平生、和宏明等等都可以列为今天的藏书家。

  flycc1314:问一下老师,我收藏了一部许倬云先生的手稿,市场价如何啊?

  韦力:许倬云是当代著名史学家,我个人的偏好不是收藏当世作家的手稿,所以很抱歉不知道市场价值。

  久远:请教韦先生,清代《红楼梦》到底有多少个版本?《金玉缘》版本的收藏价值高吗?

  韦力: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但是如果查书目很容易查出来,我回家查资料后可以告诉你。 小说版本的收藏在传统藏书家不被重视,只是五四之后有一些开始关注,逐渐才后来居上,我个人对此研究甚少。

  唐玄宗:韦力老师您好,我请教一下古籍如何防潮防蛀?

  韦力:北方基本没有古书的防潮问题,而防蛀我个人的办法是樟木屑包在小纸包里放在藏书架里。很管用。

  歪歪帮主:另问一下韦老师,我看过你的书,提到曾将在上海多伦路的一家地下室书店里买书,店主叫张宗祥,这个人是不是个子不高,且脑袋圆圆的啊,谢谢。

  韦力:对。张宗祥先生是上海经营古书中我个人认为最懂版本的一个,您的形容是否接近他的外貌,因为我的美学素养太差,不能给你描述,很抱歉。

  须眉浊物:什么人有资格看一看您的藏品?

  韦力:其实古书收藏者多困惑于这个问题,我也一样,有时想显摆自己的藏品,但相应而来的会带来很多其他意想不到的东西。也就体现了自己的显摆心。古代有不少的藏书家都搞出了一个藏书可公视的相应约定,例如周永年等。但结果都是不长时间就烟消云散了。所以怎么样能解决这种社会问题,我觉得非藏书家可以涵盖得了的。只能说,个人决定情形择而看。

  呼韩邪:看不到位先生的藏书,可否传一张韦先生的照片上来,让大家一睹真容,岂不更亲切些!

  韦力:很抱歉,我个人长的很丑陋,所以不喜欢记者拍我的照片。请你原谅。

  李家二姐:您收藏这么多的古籍,是不是为保护古代历史文化做出突出的贡献?

  韦力:谢谢您的夸奖,我觉得您太高看我了,我只是个爱书人而已,干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只是做的时间长了,大家把他看成了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我个人而言觉得藏书纯粹是个人的一个爱好,没有必要提高到社会民族这个高度来看待。

  主持人:因为藏书家,好像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精英这样一个定位,觉得他们应该承担一些历史责任和民族责任,大概有这样一种倾向。

  韦力: 这种倾向的结果,让别人责备你,会把你看得很神圣,用圣人的眼光来看待你,最后自找苦吃。没有必要,我就是一个爱书人而已,不过是一个俗人。

  天涯孤客a:感谢先生回答了我问题,再请教一次,康熙灵隐寺大版的字汇印于康熙年间玄字不避讳,是不是用明代的旧版印的。

  韦力:  此书我需要回家查资料,清代的避讳,是从康熙二十三年开始有严格要求避讳的,因此玄字不避,并不等同于明代旧版刷印的。

  先进文化书店:韦兄你好!请问您是否收藏当代作品?为什么?谢谢!

  韦力:我不藏当代作品,不是它不重要,而是自己精力、能力都有限,只能搞一个收藏的范围。

  胭脂水:您有没有对书厌倦的时候?当真正拥有某种书后,您是否觉得比之得不到时,不那么在意了?谢谢。

  韦力:  买书多年,其实不能一言以蔽之,确实酸甜苦辣的时候都有,但厌倦似乎至今还没有产生。至于什么时候能厌倦我至今还不知道。

  士礼居主人: 韦力先生,早已听闻您藏柯劭?《新元史》手稿,未知此本是否为柯劭?本人初次写定之本?《新元史》乃研究元代必备史料之一,目前尚无较好的标点本行世,倘学界日后标点此书,能否从先生处借得影印刊布?若可,则嘉惠学林多矣!

  韦力:我确实藏有《新元史》手稿,为其草稿本而非写定之本,但可惜不全,只有其中的几十册,不知有没有运气将其凑齐。如果凑齐的话当然影印出版,可以让相关的学者使用它。

  ss:) :韦力老师您好,请问目前程甲本红楼梦的残本 还能买到吗?大概什么价值呢?!

  韦力:程甲本红楼梦只在两年前出现在嘉德拍场上,是一个全本,以200多万元成交。记得八九年前也是嘉德拍场中出现过一个残本,大概存十卷,前面有俞平伯的题记,大概是以18万元成交的。恕我寡陋,只记得这两个成交情况。

  年初五 :请问如何区别木活字和铜活字本?

  韦力:我个人的体验,金属活字字口锋利,容易在每个字的边缘产生破纸的压痕,而木活字刷印之后,往往遇水膨胀,则无压痕感。

  ss:)  :韦力老师您好,请问《四库全书总目》里面记载说 有的书是“内府藏本”是不是指的是指宫廷收藏的意思呢? 还有是不是顺治时期有明确纪年的牌记的古籍 也很少呢?!

  韦力: 你说的对,内府藏本就是宫廷收藏的意思。顺治时期属于刻书的一个交替期,但牌记确实很少,因为中国的刻书中心主要是在江南地区。而此地区在康熙之前还未受到满清的统治。

  阿罡:本人一直在玩版画,所以对古代版画插图本一直很关注。曾在国外艺术类期刊上看到英国木版基金会的中国古版画收藏,叹为观止。冯德宝,高居翰等人发表的文章也很有学术性价值。我个人感觉,国外的古版画收藏在质量和研究水平上都不比我们差,甚至在一些专项上比我们更强。不知韦先生对于这一领域的收藏有何看法?国内藏有明代木版套印插图本的机构有哪几家?谢谢

  韦力:确如你所言,近三十年来,古书中插图的版画书大多为外国人所得。因为国内的私人藏家还没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国内藏明代木刻版画较多的机构主要是国家图书馆,因为郑振铎在民国和解放初大力藏版画类古籍,1957年去世后,将其所藏捐给了北京图书馆。

  主持人:郑振铎是一代藏家。 有人说您是当代最后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藏书家,对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韦力:   我觉得不是,个人的看法,江山待有才人出,收藏是无止境的,今后也会有后来居上者。

  主持人:  但您前面谈到,今天收藏家的环境已经不能和前辈相比了,这样的话后来的人藏书的环境或许还不如现在?

  韦力: 这是因 一个特殊的原因。解放以后大部分的公藏都是受捐赠和划拨,真正买书的机构少之又少,包括现在,除了几个大馆,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买书之外,其他图书馆的买书经费很少,大量走公藏的机会很低,今天的古书价格已经很贵了,不像以前随便捐了。

  主持人:  今天由于时间所限,我们的访谈就到这儿。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韦力老师帮我们回答了很多问题。感谢韦力老师这么忙还抽空来参加今天的活动,给我们讲了很多知识、和那些令我们感动赞叹的藏书心得。因为时间紧张,有些朋友的提问可能没能来得及回答,给大家说一下抱歉。

  感谢大家来关注这期访谈,很多网友都提出精彩的问题与韦力老师有很好的交流。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注我们的活动??每周四下午的夫子访谈。今天的访谈就到这儿,非常感谢韦力老师。

  韦力:  谢谢大家,耽误这么长时间,来听我做一些不尽人意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够原谅。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