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个在摄影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大卫?西摩(DavidSeymour)和格尔达?塔罗(Gerda Taro)。20世纪30年代,这三个分别来自匈牙利、波兰和德国的犹太移民,经常结伴在西班牙各地游历,并为当时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刊物供稿,例如R eagrds、CeSoir、Vu,还有此后的《生活》杂志。他们的共同努力构成了西班牙内战最重要的视觉记录,也奠定了现代战争摄影的基础。
即使不考虑摄影师本身巨大的名声,这批底片的价值也毋庸置疑,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摄影作品本身,而是作为足以影响摄影史和战争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这些底片不仅记录了战争,更体现了西班牙历史进程上决定性的政治斗争与对法西斯主义在全球扩张的抵抗。西班牙内战作为二战的“先声”,其悲剧性结局预示了此后的世界性灾难。
虽然手提箱中并没有完整收纳三位摄影师关于西班牙内战的全部作品,但是却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细节。在卡帕的照片中,我们看到马德里的残垣断壁,看到特鲁埃尔之战、塞格雷河之战的惨烈,看到海明威、乔治?奥威尔等云集前线的名人,也看到法国边境上绵延破败的难民营。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大卫?西摩1936年5月拍摄的一张照片:一名妇女一边哺乳一边仰头听着有关土地改革的政治演讲。塔罗的照片中,士兵在休息时间钻进坦克底下睡觉,伤兵一瘸一拐地走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在他们的镜头中,战争不是军事对抗的宏大叙事,而是充满细节与人性的反思;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前线,还是在危若累卵的不设防城市,他们的镜头始终关注战争中的人,无论是全副武装的士兵,还是流离失所的平民。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这批底片一直被认为已经毁于战火,直至1995年才传来有关其下落的确切消息,而重见天日已是15年之后。这批底片的失而复得就像是一次漫长而又令人期待的摄影史考古发掘,又像一次带有宗教色彩的朝圣,当看到卡帕那张《共和国士兵之死》的底片时,IC P总策展人布莱恩?沃利斯(BrianW allis)说:这是卡帕作品的圣杯。
■ 链接
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发生的这场国内战争,由共和国总统曼努埃尔?阿扎尼亚领导的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国民军和长枪党等右翼集团。前者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后者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支持。
战争爆发的主因是社会矛盾激化,左右翼互相攻击、政府改革失败、旧势力军人不满,长期积累的对立在右翼军人的策动下发展成内战。这场战争最终以第二共和国解体、佛朗哥确立独裁专政结束。因为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轴心集团与共产主义的对抗,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奏。
特约供图: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
撰文/编译:郑梓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