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又涨了,在经历了2010年10月下旬的短暂回调之后,国际金价伴随着美联储宣布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再度大幅跳升,并刷新了黄金对美元的历史新高。借金价走高的东风,国内的实物黄金投资也日渐红火起来,具收藏和保值功能的真金白银重新成为了投资消费的热点。这股来势汹汹的淘金热也势必会对黄金饰品和金表的行情产生影响。
拜金主义
卡地亚自产机芯系列浮动式陀飞轮表。18K玫瑰金表壳,表径45毫米,棕色鳄鱼皮表带配玫瑰金折叠扣。装配卡地亚首枚荣获日内瓦优质印记认证的9452 MC型浮动式陀飞轮机芯。表壳和表盘和陀飞轮框架的设计皆令人过目不忘,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辨识度。售价855000元 。平心而论,这个题材、这个价格,虽然不限量,但是在陀飞轮表中仍旧算得上是非常有吸引力
黄金,这个充满魔力的词汇作为财富的代名词已经在人类社会中闪耀了上万年。起初,人们认为黄金就是太阳的光辉落在地上,神圣的黄金里含有一种对太阳神的敬畏。这种文化崇拜是个基础,为黄金从神圣走向世俗并成就不朽的魅力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古国都使用过黄金作为货币材料。罗马帝国执政官塔西佗将黄金视做“战争的主要根源”。唐代诗人张谓在《题长安主人壁》中写道“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可见,黄金的文化内涵具有超越时间、超越国界的特点,无论是名族、历史还是经济水平的差异,都不能更改人们对金银就是货币的这种认知。
自从英国于 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币本位制。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使美元贬值,金本位体系才告终结。这么多年来,黄金对人们的消费心理的影响是很大的。金就是钱,钱就是金,这个概念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常说金饭碗、金龟婿、千金小姐,反正什么东西沾了金就有价值感,显得金贵。而且,如果说现代社会里有什么东西既方便保存又可轻易变现,那还是黄金。其原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黄金饰品时,除了装饰和炫耀的目的外,也离不开投资和保值方面的考量,其中当然也包括金表。
金表永不眠
手表与金条、金饰都不一样,手表理论上是工业品占主导的市场。工业品的概念主要是性能概念,比如说材料怎么结实,怎么耐用,机芯怎么准确,怎么便于保养。实际上,这些性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成批量。因为无论是不锈钢,还是以雷达使用的钨钛合金为代表的合金材质,还是当下流行的高科技陶瓷,它们本身的原材料成本都不高,而且几乎是无限量的,正适合满足大众市场对于质优价廉的入门级手表的需求。但是如果一款钢表只做很少的量,它其实并不便宜。工业化生产要求产业化、模式化,一定是大规模生产才能将成本降下来。所以钢表、陶瓷表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手表的产量越高,消费者买到手的表就越便宜。这种低成本、低价格的思路显然不利于产品的投资和保值。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钟表市场上,钢表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在不追求大批量生产,或者是在做无视成本的高端表时,才会用不锈钢、高科技陶瓷以外的贵金属材质。这就有点像珠宝首饰类了。核心问题还是对黄金的理解,它本来就稀少,高贵,这种概念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所以一沾高端的东西首选肯定是黄金、白金的材质。
在新近的好莱坞影片《华尔街2 :金钱永不眠》中,导演奥利佛斯通特意给了诸位华尔街大佬们不少腕部特写镜头。卡地亚、万国表和江诗丹顿的金色身影屡次浮现,不知是历峰集团的植入性广告,还是因为导演认为金表与“money never sleep”的主题合拍。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曝光的唯一一只钢表是男主角雅各布摩尔佩戴的万国表葡萄牙万年历表。千万不要小看这只钢表,毕竟它也是出身华尔街,起码在身价上已经将“穿Prada的时尚女魔头”比了下去。
金表的特殊现象
从原材料上看,黄金的供应量是非常有限的(世界的黄金产量为每年2000多吨),其中大部分都被用做投资、储备、工业生产及饰品业,流入制表行业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从制作工艺上看,黄金的工业化生产直到现在仍旧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它的硬度不够,熔点较低(比316L不锈钢低300-400℃ ), 容易变形,原料成本高,以及加工过程中损耗太大等等。这些因素就决定了金表一定是很少量,甚至是用手工去精加工的东西,如果大批量生产就会出很多问题。
金表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又高,反映到价格上,其售价一般都是相近款式的钢表的两倍左右。价格体系建立起来的藩篱,使得金表注定不会有太大的客户群,无法成为那种人人消费的产品。买金表的人虽然少,不过它产量本来就高不上去,有些款的货品甚至还不够用。这种特殊的现象,使得金表的消费者可以从文化或者商业的角度,或者从材质本身得到一种心理上的特别满足。因为这种原料一般人买不起,它确实是好。就像我们穿的羊绒衫又称为软黄金,它从材料上就是升级的。
用黄金做表,其实从硬度上并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大家坚持这么做,其中既有上述的市场区隔(Market Segment)问题,也有黄金本身的特质。黄金的光泽不同于其他任何金属光泽,也不同于镀金,它能让人一眼认出,即便表面磕碰了,但感觉上金还永在。而镀金只是薄薄的一层,是靠底衬的黄铜的光泽,效果自然不一样,而且一经磕碰便破绽百出。早先欧洲人使用较普遍的是14K金,俗称老金。它更坚固,颜色也更沉稳,不像纯金看上去那么贪婪。不过,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红金、玫瑰金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金饰品颜色的问题。
收藏与保值
说起金表我还想起这样一个插曲:一个多月前,瑞士独立制表品牌JANVIER SA。(由独立制表师Vianney Halter创建的市场总监Bertrand来到北京,在瑞士酒店设宴款待了20位《时尚时间》的读者,并在现场展示了4款JANVIER SA。手表。我也有幸参与到其中。我注意到,Vianney Halter的作品全都是金壳金扣,连表壳上的螺丝也是金的。每款表限量从10到20只不等,造型都标新立异,一看就知道手工占的比例很高,而不是开模具批量做的。对于为何只做金表,Bertrand先生解释说,虽然Vianney Halter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在国外的钟表爱好者们戏称为“金属朋克”),针对的也是一个十分小众的市场,但是他们仍旧希望这些作品可以像那些大品牌的经典表款一样,是可以被收藏和传承的。因此,他们拒绝使用那些时髦的高科技合金材质,而是选择了金和铂金。因为金是永恒的,而高科技材质很可能流行一阵之后就淘汰了,将来一旦表壳受损,很可能找不到同样的材料对它进行修复,而金表就没有这方面的隐患。
关于黄金饰品的投资和收藏,我们也采访了珠宝首饰方面的专家任进博士。他指出:“其实很多顾客买金饰也是为了收藏。人都是想兼得的,黄金算是个投资品,也是一个表现的东西。它的使用价值是展示,它的货币价值是收藏。这两种功能并存,是金饰品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一般的消费品比如车,开回来第二天就贬值了。但是金子越戴越高贵,能表现自己,还有升值空间,很少有这样的东西。”
金表虽然也算金饰,但是在手表的价值体系里,是以技术含量和工艺含量为主。而首饰是以原材料为基础的,材料价格占的比例高。所以在这一轮金价的上涨中,市场上的黄金饰品全都跟着调价,而金表的价格却保持稳定。但不涨价并不意味着材质对于手表的收藏和保值就没有意义。关心手表拍卖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在拍卖场上能标出高价的基本都是金表。比如佳士得于今年6月份举办的“精致名表及千禧珍藏”春拍,成交价排名前10的有4只铂金表,2只红金表,2只黄金表(其中一只为伯爵珠宝表),1只白金表。排名前三的都是铂金表,分别为百达翡丽 5002P、百达翡丽3939HP和积家Gyrotourblillon 1 翻转陀飞轮万年历表。而唯一一只不带金的,读者们可能还有印象,就是爱彼于2008年推出的那款以钛金、碳纤维和高科技陶瓷制成的皇家橡树陀飞轮概念表,在材质上也已达到了极致。
所以说,虽然不能指望买金表去挣钱,但是起码它比钢表更保值,也让人心里更踏实。尤其是具有复杂功能并且限量的金表,在自己看烦了之后,还可以转让出去,不至于亏损太多。而钢表,除了百达翡丽和劳力士等少数几家外,基本都不具备什么保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