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初,曾经有不少在华的西方人为了揭开罩在华夏大地上的神秘面纱,考察中国沿海地区和内地的真相,不辞辛劳,以非常简陋的交通工具,冒着随时都会遇到的不测事件和生命危险,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并用照相机为工具,忠实地拍摄和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原之江大学 校长费佩德 (Robert Ferris Fitch, 1873-1954)就是这样一位中国人文地理和摄影艺术的爱好者。
费佩德出生于上海一个著名的美国传教士家庭。父亲费启鸿(George F. Fitch, 1845-1923)是1870年来华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曾先后在苏州和宁波传教,从1888年起出任上海由美国北长老会所主办的美华书馆(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的主任,后来又兼任了在美华书馆出版的著名新教在华传教使团期刊《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的总主笔。由于曾担任旅杭州西教士联会的负责人,再加上父亲的关系,费佩德跟《教务杂志》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他的许多有关杭州的照片和文章最初就是在《教务杂志》上得以发表的。
在1909年前后,费佩德已经在为准备一部名为《杭州-浙江游记》(Hangchow-Chejiang Itineraries, 1918)的书而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英文文本,以及拍摄作为书中插图的照片。从那时起,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费佩德一直在增补和再版这部介绍杭州风景和历史文化的畅销书。与此同时,他也在《教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杭州老照片。正是由于这些照片,我们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对于杭州这所古城的历史记忆。
费佩德所拍摄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西湖周边包括山林、运河、钱塘江等自然风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绍杭州城里学校、佛寺、道观、尼姑庵等其他人文景观的照片;最后是他所拍摄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照片。
他之所以拍摄大量跟西湖著名景点有关的照片,自然是跟他撰写《杭州-浙江游记》(后分为《杭州游记》、《普陀山游记》二书)这本书有关。费佩德来到杭州之后,深深地为西湖的自然环境之美所吸引。每逢周末,他总是带着相机在西湖的周边地区转悠,时间一久,他就成了西湖景点的一个活地图。他所拍摄的西湖老照片不仅时间较早,而且也是景点最齐全的。为了拍摄西湖的全景照片,他曾经反复地到宝石山和葛岭 的山顶上去观察,寻找最佳的拍摄地点。为了拍摄一张理想的雷峰塔照片,他一次又一次地前往柳浪闻莺和三潭印月的小岛上,去等候最佳的拍摄时机和角度。据不完全的统计,费佩德在1910年左右拍摄的西湖景点照片就包括了西湖全景图、宝石山、宝?塔、大佛寺、大石佛、昭庆寺、东岳庙、孤山、平湖秋月、文澜阁 牌坊、岳坟、白堤、西泠桥 、石屋洞、烟霞洞 、灵隐寺、飞来峰、五百罗汉堂、天竺寺、韬光寺、法相寺、仓颉祠、梅花碑、涌金门 、三潭印月、龙井、北高峰、六和塔,玉皇山顶七星缸、城隍山,等等。
由于他拍摄的照片时间早,而且清晰度高,所以无论它们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非常高。照片中往往保留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珍贵细节,可以揭示杭州西湖在清末民初的本来面貌。事过境迁,这些照片现在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反映杭州丰富自然和人文底蕴的一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