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三四年去广东采访,有位好友介绍,他们区的宣传部长李鹏程,书法非常有名。当时因忙于公务,未能一睹鹏程的书法艺术。真正看到他的书法,是去年中央的一些大报上刊登他的书法及评介文字,才有机会对他的书法艺术有所了解。及至他日前把他在西泠印社出版的作品集《一种心境》送我,忽然感到有一种豁然洞开的艺术感受。觉得这叫真正的书法艺术,还觉得中国之大,有些真正的才华横溢之士、饱学厚重之人,未必就在京城,也未必就是那些挂着什么头衔标价动辄平尺超千过万、摆谱拿糖的大人物。真正的书法艺术在民间在基层。
谈及此,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大概十五年前,时任书协领导人的刘炳森先生与我有一次深谈,他说,现在要真正把书法当作艺术品来收藏,未必收藏这协会那协会的主席理事的,好的东西藏在民间,比如你们开封,民间有的三流书法家比京城经常抛头露面的一流书法家的作品都好。当然刘先生这是极而言之,但他作为大家,言及至此,我想是发乎于心的。时隔不久,中央一位首长到开封农村民间访贫,有一位老人接到首长递来的红包时,很感动,抖抖擞擞在家翻了半天,一定要找点东西送首长作纪念,结果找出了孙子的书法习作。随从者一看,全国少年书法赛一等奖获得者。当然这是个例,不过它说明,书法在开封过去是普及的民俗。
现在不一样,写字的人少了,书法渐渐成了收藏品,不过好的书法还是民间为多。李鹏程身处基层,他的书法,足可称之为书法之上流精品,是真正的艺术。他胎息北魏,兼擅诸体,笔力雄健,风流蕴藉。乍一看去,他信手泼墨,潇洒随意,自然流畅,但在这看似轻松自如的挥洒中,却透着刚劲的品格。他的作品虽然师法北魏,取百家之长,但向来不囿于绳墨,在追求变化的风格中创造一种灵动和飘逸,寻找一种雅致和宁静。在鹏程看来,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承载汉字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学科,因此,有追求的书法家决不止于竞技的层面,也不应仅仅止于艺术的探索,而应该“借乎艺而达乎道”,应该关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精神灵魂的养成。中国古代书法,历来重视把人格内涵作为品评书法的切入角度,要求学书者在追求技能、艺术完善的同时,还必须追求和完成人格的自我修炼,也就是“作字先作人,人奇字千古”。
书法对人格的观照,最典型的例证当数颜真卿以及颜氏书法。近代社会,蔡元培、鲁迅、晏阳初等先辈都是书法美育教化价值的极力倡导者。李鹏程的书法,应该说秉承了先辈的这样一种精神。他先前曾任教于华南师大,担任艺术系主任,后来又在政府部门分管宣传工作,长期分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他是深谙艺术与美育的密切关系的。通观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追求和道德的追求,远在艺术技巧的探寻之上,他把书法艺术的美与人格的美,完整地融汇于笔墨之中。看他的作品,不仅能获得书法美感,更能获得书法中人文精神的体验和道德修养,这当然与他曾经有过的大学教师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探索书法艺术,也在探索比之书法艺术更高层面的人文精神,这就与一个一般的书法家在思想层面拉开了距离。
这些年来,书法界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一批从政的领导者开始习练书法,也有些颇成气候,成为领导兼书法家,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它说明了我们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进步。其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书法与政治的干系,历来高冠于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之首。大忠者如岳飞、颜真卿,无论写字做人,都可堪称人生之楷模;大歼者如秦桧、严嵩,虽然书法艺术也堪称出类拔萃,但其人其字发生悖离,这毕竟是个例,更多的是政治家的道德操守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统一。在古代,传统的士大夫习字修身,甚至成为出仕治国的条件和基础。今天不同于历史,但作为一个有追求有修养的从政者,一样可以运用书法张扬自己为官从政的个性品格,一样可以在笔墨之间传导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情怀和人文精神。然而,笔墨难写是精神,苦练一笔好书法,对一个人来说只要下足够多的功夫是可能实现的,而要在笔墨间张扬道德理想,实现书品与人品的完整统一,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了。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书法家的李鹏程,和作为教授、党的政工干部的李鹏程,是统一的,他为书法家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可供学习的样板。在庆贺他的作品集出版时,也期待中国书法艺术沿着追求精神这条路走出光明的美景。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解放军报原文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