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一代著名画师、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晏济元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溘然长逝,享年110岁。晏老家人在成都新都区东林殡仪馆为晏老搭建了一个临时灵堂,接受亲朋祭拜。
昨晚8时左右,晏老灵柩从成都出发,今晨安抵重庆???对户口一直在重庆江北区的晏老而言,这无疑是落叶归根。
晏老家人介绍,晏老回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晏老的夫人去世后也葬在重庆(华岩七佛塔苑),这下,老两口总算又可以团圆了。
本版稿件记者 涂静 罗川 摄(本报成都电)
灵堂现兰草
送老人最后一程
晏老去世当晚,家人将灵堂选在成都新都区东林殡仪馆最大的金桂悼念厅。
记者昨日走进东林殡仪馆,晏老的悼念厅就在殡仪馆正中???悼念厅大门,白绸飘飘,两侧放满亲友、弟子等送上的花圈。厅内,黄白两色的菊花环绕着老人,显得素朴、庄严。
晏老遗像据介绍不是照片,而是由成都知名画家黄振海绘制的一幅素描肖像。遗像上的晏老仙风道骨,身着白色汗衫,满头银发扎成发髻盘在头上。
遗像两侧,“寰宇周之谁见椿龄绘妙笔,画仙去矣同悲华夏失奇峰”的挽联涵盖了这位中国画坛年龄最长、画龄最长的画仙传奇的一生。著名书法家朱映奇在现场介绍,这副挽联是在经多方讨论后,最终由晏老儿子晏秉常的好友拟定。晏老是一位在诗、书、画、印等多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大师,对待他的挽联,大家都非常慎重。
与别的悼念厅还有一点特别之处???兰草。在瞻仰棺的周围,摆放着30余盆兰草。“父亲这辈子最爱兰花、兰草。”晏秉常介绍,父亲去世后,他们赶到殡仪馆时已是昨凌晨2时。在现场布置方面,家人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必须要有兰草。当晚,晏老的大儿子晏秉正从重庆赶至成都。晏秉正向记者证实,父亲生前特别喜爱兰草,家里的兰花、兰草打理得最勤,也特别喜欢画兰草。
据晏老家人介绍,上月面对前来探望的成都一家媒体记者,晏老提笔随手画的,还是一幅兰草图。这是晏老生前最后的画作。
遗体回渝火化
可能与妻子合葬
昨晚8时左右,晏老灵柩从东林殡仪馆出发,启程返渝,今晨零时许安抵江南殡仪馆。据记者了解,经民政部门批准,晏老遗体运回重庆火化。晏老的告别仪式将于明天上午10时江南殡仪馆举行,火化之后将长眠于重庆。“父亲可能和母亲葬在一起。”晏秉常告诉记者,1995年母亲去世后,葬于重庆七佛塔苑名人厅。
晏老和妻子潘蜀新有一段让人艳羡的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1944年,43岁的晏济元经孙中山挚友刘禹先生介绍,和当年27岁的泸州姑娘潘蜀新相识、相恋,并在重庆柏林餐厅举行了婚礼。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作了证婚人。
据悉,解放前,张大千曾邀约晏老一同离开大陆,但因潘蜀新身体不好,被晏老婉言拒绝。1964年,晏老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完画展后,不幸被自行车撞伤,以致下肢瘫痪,一病不起长达8年时间,潘蜀新四处为丈夫求医买药,悉心照护,整个家庭全凭她一个人的工资支撑。也许是夫妻俩的坚守感动了上苍,仅靠草药疗敷的晏济元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两个骨灰盒位是挨在一起的,父亲的骨灰会放在母亲身边,”晏秉常表示,家人考虑在陵园空地上为晏老建一座雕塑,以兹留恋。
晏老仙逝去
艺术馆或改纪念馆
晏老出生于四川内江,青年时曾东渡日本,也曾在成都打拼,但重庆,是晏老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父亲这辈子在重庆度过的时间起码有半个世纪,我们好几个兄弟姐妹都生长在重庆。”晏秉正说,父亲一直有个梦想未圆,希望能将毕生所学传承后人。为了让老人圆梦,晏老108岁时,家人开始谋划给其建一座“晏济元艺术馆”。
这个纪念馆到底建在成都,还是重庆?一直让晏老子女难以定夺。今年初,在晏老首肯下,晏济元艺术馆馆址选定???在重庆渝中区李子坝。
晏济元纪念馆预计年内开放,共4层楼:第一层用图文方式介绍晏老百年艺术人生;第二层,晏济元家人将提供部分晏老精品画作展览;第三层,主要展览晏老书法作品;第四层供圈内好友挥毫泼墨。
“现在它不能叫‘晏济元艺术馆’了”晏秉常说,因为父亲突然离世,家人准备将这个艺术馆更名为“晏济元纪念馆”,一来寄托对晏老的怀念之情,二来也希望晏老的人生经历、画作能够给世人一些纪念启示。
晏济元
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严父,慈父”
???大女儿晏冰清
昨日,晏济元86岁高龄的大女儿晏冰清老人拜别父亲的场面,令所有人动容。回忆起父亲,晏冰清谈起一件事。小时候,晏老要儿女们学写毛笔字,要求非常严格,做不好就会被罚。晏冰清一旦被罚,就在地上打滚耍赖。每逢这时,晏老总是拿一张竹席,晏冰清滚到哪儿,就把竹席铺到哪儿,不让女儿滚到地上受凉。
“他似乎天生什么都会”
???义子丛啉中
在义子丛啉中眼中,晏老就像一个传奇???他不仅在书画上造诣颇深,在生活上,同样是一把好手。“他会织毛衣,会做菜,几乎什么都会。”晏老做的红烧肉,至今让他们想起来流口水。每当别人问晏老怎么会这些事时,老人总是狡黠一笑,说自己“天生就会”。
“他说最好的画还没有画出来”
???画家陈滞冬夫妇
昨天,画家陈滞冬和妻子张亚平来到殡仪馆送晏老一程。在夫妻俩眼中,晏济元不仅是一位幽默、风趣的长者,对待艺术更是非常严谨:“我们和晏老在一起,只要聊到画画,他的精神完全就像小伙子一样,充满热情。他经常说自己还要继续画,因为最好的画还没有画出来。”
“在我们眼里他就像一个画仙”
???四川美术馆馆长梁时民
梁时民说,“晏老的仙逝,不仅是四川画坛、更是全国、世界画坛的一大损失。晏老很全面,诗、书、画、印无所不全,艺术功底非常深厚,对美术事业做出的贡献不可估量。
“他是中国画界独一无二的”
???原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
钱来忠说,晏老是中国艺术界人瑞,他的画从宋元至明清无不涉猎。晏老具有深厚艺术功底、他的画是时代精神的再现,集古今之大成者。晏老是画坛晚辈们的榜样。
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1901年,生于四川省内江县茂市镇。
●1926年,毕业于成都机械专门学校。
●1934年,到日本留学。
●1937年,回国。
●1938年,来到重庆。
●1951年,加入中华美术工作者协会。
●1964年,因伤下肢瘫痪,一病不起8年。
●1981年,任重庆美协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
●1982年,加入中国美协。
老人走得很突然
晏老钟爱的小闹钟永远停在这一刻:2011年2月10日19时47分
110岁高龄的晏老,在中国画坛有两个无人能及的“第一”:最年长、艺术生涯最长???长达103年。“他一直把自己当50多岁,想着自己要活到130岁,”昨天,在晏老的追悼厅,晏老义子丛啉中含着热泪说,老人走得实在太突然了。
晏老是在位于成都的四川省人民医院与世长辞的。晏秉常介绍,父亲此次住院,是因为突然不吃东西。此前,晏老胃口一向很好,每天都要吃4顿饭,天天喝咖啡,隔天还要吃鸡汤煨海参。
然而从上个月开始,晏老突然变得不爱吃东西了。晏秉常将米打碎熬成米糊,晏老也不怎么碰。
1月24日,晏老住进四川省人民医院单人病房。晏秉常说,父亲住院后,输液打多了,医生就改为插管,让流质食物从管子送入胃部,但晏老经常用舌头抵着胃管,不让食物通过,让医生很为难,“如果他愿意吃东西,可能就不会突然去世。”
在晏秉常记忆中,这回住院,父亲只清楚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喊他和哥哥晏秉正的名字,一句是问“有啥子吃的?”然而,等到家人拿来食物,老人却死活不愿张口。
2月10日早上10时许,晏秉常像往常一样看望父亲,晏老状态如常???不说话,不吃东西,但神智清醒,睁着眼睛看着大家进进出出。陪父亲到午饭时间,晏秉常离开医院。
下午1时许,晏秉常来到医院。父亲仍如常。这次,晏秉常呆到下午4点多。
下午6时许,正在家中吃饭的晏秉常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老爷子在抢救,快不行了!
晏秉常当即赶赴医院。病房内,医生护士守在病床边,抢救已过了一轮???吸出的痰带血色。抢救持续约一个小时,然而,晏老的心跳、呼吸还是一点点消失了。
晏老的两个徒弟童春云、朱明见证了老人的最后一刻。当天下午6时40分,两人正好到病房看望恩师。“老师血压112-57,心跳102,氧饱和量91”童春云清晰地记得那些记录老人生命迹象的数字。童春云记得,老人当时睁着左眼,显得很平静。然而两分钟不到,童春云突然发现:氧饱和量降至零!
护士、医生紧急赶到,一次又一次的抢救,最终未能挽回老人的性命。晏秉常记录下那个时刻:2011.02.10 19:47。他默默地取下父亲床头一个方形的小闹钟,将闹钟指针停在了那一刻???这个闹钟,是晏秉常去年送给父亲的小礼物。晏老非常喜欢,一直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