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迈克?斯塔布斯(Mike Stubbs)
中文校对/黄佳代、李振华
我既不是一座孤岛,也没有被困在岛上。我是CIA??集体智能局(Collective Intelligence Agency)的一员,最新的网络环境版本已经到来。我一直企盼未来,鄙视恐惧的状态。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激励了我并在他的经典电脑朋客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中使网络空间(Cyberspace)闻名于世。
“网络空间。一个数十亿真实的操作者每天都在体验着的交感幻觉,在每一个国家,从正在被教授数学概念的儿童到人类系统的每一台电脑内存中提取的数据图像。这真是无法想象的复杂。在意识空间中浮游的光编织成线,成群如星云的数据。就像城市之光,逐渐消隐。”
在构思中挣扎,交流和比较我们的认知,我们已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和视觉化的方法。也没有比FACT(艺术与创意科技基金会)更加恰当的机构可以表现这一现象。我们如何在新媒体艺术中继续创造情景,继续发展开拓性的工作,并在历史基础上构建实践、合作的价值以及组织与领导的新方法呢?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我们试图以开放式实验室和展览“气候变化”项目中文化引领的先锋战略来呈现。在为期3个月里有120个社群与我们(FACT)紧密合作,在利物浦市议会提倡的环境年,调查和解构经济系统和可持续性。这是去年著名的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在利物浦的延续项目(2008)。
20多年来,事实真相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明确,发人深思。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是否变得难以确定未来,抑或现代主义和所谓的进步并不总是现世的灵丹妙药?多数科幻和未来主义的视角逐渐有些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Facebook和Twitter(当你阅读它时听起来荒谬古怪和缺少新意吗?)也许是枯燥和无处不在的集体智慧的体现。用更加迅速的方法去比较信息和视角,这对感知偏见和文化多样性有什么影响吗?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无法跨越时间对比感知,并概括一个所谓的“同一个”世界。我的祖父与最深层、最黑暗的非洲、亚马逊流域和缩小的头颅故事相关。那时日常生存是挥散不去的阴影,而战后的英国需要希望。而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我有幸能在无重力条件下拍摄电影,并计划着艺术家月球驻留计划,那些过去不可想象的事物正变得越来越近。
我自己的世界观不仅依循我所知的条件改变,也是根据如何获知的过程转变世界越来越变化多端,不只是模拟视频编辑正在被AVID(编辑世界的胡佛)软件编辑取代。正如我们见证了还在不断增加的U-Tube现象,派发各种制作和展览的模型,以及期间任何可能的变化,创造力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协作行为、便易的工具和技能,使新模式下的研究与实践蓬勃发展。我们自设的艺术本地社区电视台Tenantspin也许就是最好的引证,11年以来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既作为制作者也作为观众,创造出他们自己的传媒。不论我们与世界什么关系,我们自身的媒体和经验,是我们所保有的。随着广播和小众传播观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不再存在,整个秩序的信仰和教条已经摇摇欲坠。
这不仅是FACT走过20年历程的一年,也是柏林墙倒塌20年的一年。传统权力的堡垒已被大大削弱,人到人的网络的信息交流已经取代了广播。因此,冷战结束后, “其他”人面对未来的挑战和迁移,获取接纳新声音(事物)的能力成为了必然。了解了这些,知识系统也在转型??教育学和历史已成为诘问的焦点。谁会想到从天安门广场事件20年之后,就在2008年FACT在“文化奥林匹克项目中”代表英国,参加中国美术馆的大型媒体艺术展览“合成时代”?
我们不仅看到了巨大变化,我们也卷入其中创造了变化。为决定是否参与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我不得不考虑FACT应该正面还是负面地看待这一情境,以及它是否表明我们认可了一个制约体系。回想起来,我认为那是一个正确的决定,FACT找到了新的伙伴,并在展览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新东西。我也希望,展示的作品可以让观众清晰的了解艺术、良知、缺失和环境的新的上下文关系,他们也许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但这样的看法也许会带来持续的影响。
尽管我对艺术在英国21世纪新社会主义背景下的重要性抱有善意的质疑??在酒吧谈论并影响超出艺术世界和封闭空间之外的话题一直是我个人感兴趣的,也是FACT的核心所在。如何保持艺术的品味和质量,如何以卓越为基础,联系更多的个体是为一个公共机构的责任。传播和深度势在必行。
当世界的地缘政治轴心迁移,FACT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利物浦把自己称为创意世界的中心,那么轴心就是FACT。FACT的建立的初期也许是以技术为中心的媒体艺术中心,但结果是爱、时间和需要所构建的21世纪艺术中心的模式,是当代交叉研究的化身,或知识交流实践的基地,积极的参与,使其在广泛的社区和场所中逐渐强大,建立了深入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实时协调之间的关系,和细致入微的交流,促进了沟通、交流和行动,这才是魅力所在。正是通过比较差异我们不断进步。无处不在的进程和比对就是其自身的终结。本体论尤其为艺术和艺术家所擅长,尽管这经常使其效果和影响难以量化衡量,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后期??证据构建秩序,信用被倾轧。在英国,帝国时代之后,处于半衰期的经验主义是走不通的,蜕变在所难免。自成立以来,FACT已经证明了创新与协作精神的承诺。如果世界已经变得相互关联,工作人员就会仿效并发展出充满感染力的方式以及热情,并展示文化领导力的先锋策略与艺术引导下的社会再造,我希望这将有助于FACT和艺术产业,避免成为大文化范畴消亡的一部分。
最为核心的一点是,(新)媒体艺术的各种先锋实践中都体现出了不断扩散、无所不在的状态,从艺术家早期远程实验到今天的Skype通讯,这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艺术领域和群体中找到实证。这也让我们再次诘问媒体艺术实践与新媒体历史在文化和技术大发展时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创造了条件。
通过数字技术的实践,假设艺术家、策展人和活动者创建新观念,或开始一场革命是无意识的,那我们现在便能够重拾这些联系并理解其重要性。不仅是为了尊重和修订教育学,也是为了提醒我们创新是从哪里开始的。一系列特殊实践呈现出内在的表现、规制和基于时间的介入者,他们是重大革新和数字化革命的先驱,重新界定了所有有关参与 、合作和经济的规则,渐变到集体、传媒和艺术政策的进化。这就导致了下列问题:
我们如何在一个‘融合的'二十一世纪‘数码时代'把过去与新媒体的历史连成一体,并进一步展示媒体艺术的重要性 ?
如何才能随着社会参与的开创性实践与跨学科实践,将这些历史重新定位以重塑其意义?
在一个新型的组织架构内,有什么基于实践的研究方法可以被强调、被体现和认可,并成为一个进一步深化投资的案例?
这一历史如何才能被追踪和分享,并在更广泛的学科和历史中共建引领文化发展的未来战略?
最佳实践的各种本土模式如何通过相互联系和学习,来确保其在全球意义上的关联性?
只有在当下,我们才能理顺过去的事实并重建那些联系。重点在于不仅要确保我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要提醒我们自己,艺术家、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尝试已通过各种规范、范式、行动和反抗早早地提醒了我们新技术将为文化、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
同样,我们有责任承认不同历史时期实践的重要性,连贯数字和网络化社会发展下的媒体艺术与其历史的上下文关系。在艺术家,技术人员,策展人和我们的合作伙伴示范开拓实践重要性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追溯这些是如何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影响和促使新兴组织模式以及个性化趋势在各领域内的形成。这些类型的影像、媒体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实践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艺术作品本身、流派之争与艺术实践的发展。虽然这些领域本身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下事实:影像,媒体和新媒体艺术是眼下这个数字化革命的先驱--这个革命重新定义了所有有关参与、合作和经济的游戏规则。身体和经济的混合形式越来越多地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试验中被明确提出,表明“后人类”概念的崛起在挑战人类和人性定义上的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和工程师比利?克吕瓦(Billy Kluver)等人介绍了一种新的媒体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网络自由意志论直到Manuel Castells 的‘网络社会’ 理论、John Urry的‘机动社会‘理论和Bill Mitchell的‘单元城市’,数码文化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无数的声音伴随着对数字化的批判在公共领域出现,痛斥这个由线缆构成的世界。尽管有必要对大型商业公司行为和消费主义实践中产生的普通数码文化予以肯定,传媒学者们还是拒绝承认数码文化基于“影响力”产生的许多要求。在当代数字化世界里,数码的起源在哪里?新媒体艺术如何宣告了新媒体文化的来临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追踪这一过程仍然是一个未经探索的数字化史话。
同样,在更广泛的社会进程中给新媒体艺术以合适的地位,如城市化和区域再造??FACT也在其中看到了自身的位置 -要求研究人员在社会政治领域质询美学介入的历史地位。虽然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讨论了这些问题,但对这种介入和介入导致的摩擦所作的研究非常有限。
此外在西方,媒体艺术/理论大量集中于所谓‘创新’通讯技术“的一线消费者身上,却往往忽视重要的一点:谁在与谁联系,以及在特定的文化条件下可以创造的震荡,例如欠发达的非洲和亚洲文化区,以及在本土的闭塞不利。虽然由于技术、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复杂性,这个动荡的影响最终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创造艺术和研究项目,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软件和硬件在世间共存,同时构筑了这个世界,因此也可能在各种文化中开辟新的世界并同时使旧的消亡。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仔细研究媒介系统以揭示它们的结构性功能,而每一个功能都将揭示他们得以运作的环境。
在当时,艺术家,策展人和活动家并无意创造一种新的范式或开始一场数字革命,直到现在,我们才得以梳理这些联系。重要的是不仅仅在历史中找到一席之地,而且也提醒我们自己创新往往始于艺术家,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实验。FACT积极鼓励实践,革新和介入。正是艺术家们不断通过各种媒介、手法、行动和反抗预示着新技术对文化、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在人类身体之外,超越生物学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就像破碎的瓷片一样四散开来。技术赖以存在的物质,以及它们的用途都组成了各种复杂的系统。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
为了感知世界,一个旁观者必须创造自己的经验。他的创作必须包括媲美原来生产者经历的关系,……
??杜威(John Dewey),《艺术经验》(Art As Experience), 1932年。
带着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人类未来项目后轻微的疲倦,我们目前正在执行由Climate for Change展览启动的200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计划。这本身也暗示了FACT作为文化领袖和政策制定者的下一阶段目标。在可持续计划中“唯一的货币就是合作”。对FACT来说,作为一个跨学科国际合作与创新的枢纽和展示本地联系和协作最佳范例的中心,这是一个抓住绝佳机会的时刻。共享将使我们的旅途更加轻松。正如你在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信息网络中滔滔不绝横冲直闯,你可以都归咎于我们。
我们创造了我们所要的社会。我们时刻都在经历。
没有人能感知过去。也没有人能感知未来。只要表面刺激继续存在,你能感知的只有此时此刻。(1)
就像儿童早晚都要学习如何扣好他们的衣服纽扣或第一次横过马路,或了解什么是孤独的感觉,人类也曾多次不得不重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或燃料保暖,或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影响,对于大量的全球人口,上述情况仍然是一个日常现实,人类的未来意味提供足够的食物以确保生存。在这一大背景下去年FACT人类未来计划中的探讨和发现,发展成为了利物浦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召集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技术人员和伦理学家与对未来有着同样期许的公众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我们创造了对话,举办工作坊,展览和专题讨论会,广泛地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公众参与,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找到多个感兴趣的话题。技术语言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艺术介入和辩论的核心就是创造更多的有意义的机会以考虑关于未来的讨论将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信贷危机之前我们就做好了这个计划。到年末环境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病毒般的恐怖从银行界蔓延开来,遍及主流媒体,影响到整个社会。银行带着人们的毕生积蓄轰然倒塌,包括我的一个冰岛朋友在内。
尽管媒体充斥着颓丧和恐惧的景象,我们仍然继续进行我们的计划,在2008年下半年举行艺术家Pipillotti Rist的展览,并在利物浦双年展中展出一系列的作品,其中包括U Ram Choe, Ulf Langheinrich, Lisa Rheina, Tenrence Handscome和 Stella Brennan的作品。我们还计划在2009年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项目中响应国际环境年这一在利物浦有些被忽视的主题。因为这正如我们预料:非可持续性、前信贷危机时期的高涨预期,借贷和消费主义最终让人自食其果。回过头来看,为财务管理不善所累的人都在后悔当时未能听取不同的理财意见。2007-2009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众所周知。人类群体直觉使得最有影响力及特权者存在一种否认心态,我们真的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吗?这是我们个人内心以及所有围绕可持续性和经济问题讨论中的旋涡中心。
法律,道德和科学辩论具有广泛的复杂性,帮助我们对未来进行深思。跨学科和相互借鉴是不容易的。虽然我们今天的社会似乎提供了无限获取知识的可能,人的内在联系使我们能同时考虑所有问题的同时,我们仍然不可能掌握一切。Bruce Sterling在论未来学时写道:
“《明日此刻》(Tomorrow Now)是关于几乎一切的一本书。但是你不可能调查未来的每一个方面,因为那就像描写和调查现在的每个方面一样不可能。”
因此,假设在当下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未来,事物的无边无际和认知的难以捉摸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焦虑产生了。当我们试着从当下的经验中预测明天的因果起灭,其实是不可预期的外部影响在决定着个人和群体行为,并导致重大的变革。变革是困难的,也可能是痛苦的,但对痛苦的恐惧也许比疼痛本身更可怕。另外,我们如何处理疼痛和变革不仅取决于外部力量,我们的想象力,重述和创新可以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给我们安慰。最有力的是,我们对事物的创新性想象实际上便可以引发变化本身。
然而,艺术不是治疗社会弊病的万灵药,也不是可以在凝视中看到未来的魔法水晶球。它甚至不一定能向我们提供任何答案。带着对我们自身体制机构的一种自我反省,FACT的人类未来计划试图关注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末共同面对的问题。从电影的诞生,电影拼贴,到媒体艺术家对独立镜头和子镜头的掌控,艺术家和技术人员已经对非线性做了探究。讲故事并不一定需要有开始和结束。数字化环境下的编辑和特技效果天衣无缝地与原始素材溶为一体,原创的概念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所有的内容可以被再利用。真相和欺骗层层交叠。
艺术作品和艺术过程有权概括一些我们时代最复杂的辩论,并通过提供内在的经验以闪电般的速度跨越认知的差距。艺术家们将世界总结为无限描绘的可能性。他们已经找到新的表达形式和生机勃勃的新架构。他们往往在实用主义、政治和合理性领域以外进行尝试。通过以这种方式提出质疑并坚持以不同方式看待问题,艺术家们始终是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反馈回路。
制作一个带着理论性和创造性评论人类未来的崇高理想的节目,对我们而言是一系列的挑战。正如一切好的艺术都藐视类别化,把这一至高无上的标题应用到一系列作品中,未免有些太过随意和简单。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人类未来计划认作是一个调查模式,而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可容纳所有工作内容的说教框架。
我们把艺术实践的角色融入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的发展情境之中。无论艺术实践如何着重于质疑,它始终是一个极少以线性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我们合作的艺术家们并没有试图从字面意义上回答“什么是人类的未来”这个问题。Pipilotti Rist过去二十年中的创作始终在从人类世界状况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汲取灵感,探索大众传媒如何影响个人身份认知,以及例如宗教这样的上层建筑如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们生活和工作在诸多媒体系统之中,系统的速度和不知不觉间增长的力量,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成为AL及其作品的核心,因为它们从电脑生成影像和蓝屏技术之中创造出了平行宇宙。一个消费和崇拜名利的环球文化村迅速形成,数字文化在全球迅速大量复制这些空虚的表象。通过在利物浦市中心旁一个名为肯辛顿的地方驻留了18个月之后, AL为人类未来计划创作了这个作品。在它那个时代和地点,《永恒的青春》将科幻电影的美学提升为城市中迷失孩子们的集体心理,努力找寻自己的方式进入21世纪。
。
参加策展人Jens Hauser的sk-interfaces 展览项目的艺术家们既有知名艺术家如Orlan,艺术催化小组(the Arts Catalyst group)和Stelarc,也有新晋艺术家如Zane Berzina和Julia Reodica??他们的作品都通过呈现生命的物理细节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关于生命的大问题上:长在手臂上的耳朵,一个被杀死在培养皿里的细胞,一个美丽的首饰盒装着看起来好像一块有纹身花纹的肉,实际上是一片具有设计感的处女膜。通过捕捉生活的片段,从侧面以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它,这些艺术家不仅创作了强有力的艺术品,而且示范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法。
艺术能将生活的复杂性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Zbigniew Oksiuta试图在超越重力束缚的环境中设计的艺术实验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使他就像一个有太多时间花不完的科幻爱好者。例如,在某个作品中,艺术家创造出一个环境,可以使一个胶囊中植物种子送入太空,使生命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然而,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作品所探寻的是关于人类的存续最终需要离开地球这一科学论点。Oksiuta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形式化和美感,指出了维持生命存续环境的脆弱性。他的艺术既不是说教,也不是科学事实的展示。相反,它创造了一个空间,使我们在空间中直面我们自身存在的物质现实;它使我们得以感知那些无形恢宏之物。另外,瑞士艺术家Yann Marrusich的移动表演使我们生物学意义上的分离性复杂化,并展现出人类生命赖以存在的共享系统??吸入、呼出并共享氧气。在他参与人类未来计划中的创作中,艺术家本人摄入亚甲蓝后,被关在有机玻璃压力控制箱中。随着压力的上升,蓝色液体开始从他身体的毛孔滴落;首先从他的腋下,从他的嘴里,最终整个身体表面都在释放蓝色液体-甚至开始从他的眼睛滴出来。Marrusich的作品揭示了身体内部几乎始终保持无形的一个机能系统,同时也使我们看到自身对周围的世界的渗入。他的作品中提出的问题在另一位艺术家Oron Catts那里得到了更明确的表述。 Catts认为科学背景内的道德框架不够严格,也没有考虑到其对整个人性的影响,因此他创作了那些在实验室中的作品。
我们不能把艺术从产生它的文化条件以及它在更广泛的公共领域中的角色中剥离出来。当考虑公共领域的未来成为一种民众参与形式的姿态(是否只有艺术能够做到,这一点值得商榷),这并非是要掩盖生命所面对的困难现实。它没有减轻打击,或者给每一位参与者提供工作岗位,但它的目的是为辩论和讨论开拓更自由的空间,允许并事实上鼓励艰难的对话。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往往是提高自尊,自我意识以及自信心,并通过自我价值的体现转化为社会的硬性生产力。当我们把人类的未来始终置于一个核心地位,我们就不会被眼前的社会政治议题限制住自己的视野。这使得我们能够看到比眼前的社会问题更为长远之处。
FACT的社区网络电视频道Tenantspin 引发的辩论,包括从Tesco主导的再生计划的实时现实到这样一个事实,即21世纪以及人类未来阶段最深刻的挑战之一就是不断扩张的后工业社会里人类冗余的增加。后工业、后气候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年轻人充满预见性地在FACT的教育项目中制作电影表达他们对未来的担忧。贫富悬殊的鸿沟变得更加不可逾越,疾病更加致命,人类情感变得比今天更加淡漠,这种暗淡的生活描绘促使我们展开对话,审视今天的经验教训,以获得明天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工具。
我们艺术、科学和媒体的历史,伴随着日益增大的全球工业化份额共同崛起和消亡。哲学和实证的集体经验注入了艺术的领域。反过来,艺术的经济框架也是今天全球化碳燃料消耗系统的一部分。艺术印证着它所批判的体系。然而,当合成和自然,虚构和真实的二元对立变得越来越无益,只有我们对于探究事物关联的好奇心才能引领新知识的发展。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再次研究这些常常被忽视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但如果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或许我们的经验就会大大改变。正如Michel Serres (1995)评论道:
“今天的错误迟早会成为被发现宝库中的宝藏。” (2)
通过“什么是人类的未来?”这个问题, FACT旨在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以供跨学科的讨论、艺术创作和基于实践的研究。通过积极鼓励实践,激励和介入,我们承认艺术家们不断通过各种媒介、策略和行动预示着新技术对文化、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下列许多文字和图像都印证了对现状的表述行为和拒绝接受会激发出新的情境,并使我们坚持以不同的方式表述大的议题。
在后人类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我们自己超越了自身思想,身体和世界的物理界限。艺术可以提供我们需要的工具从不同的方面思考我们自身。在一个需要我们横向思维,而非死抠字面意义的时代,荒废我们敏锐的集体官能无疑是愚蠢的。在这项任务中,我们认为艺术机构-比如FACT和我们的国际合作者-的作用,就是要保护艺术创作的复杂实践,并尝试将得出的结论以其自身的形式应用到社会领域中去。我们是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表达我们为何重视艺术,表达公众最关心的未来问题,表达对于实践-我们的艺术核心-我们要负起的机构责任。
要超越形象、表面和外在,跨学科从业者和评论家之间的思想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人类对地位,财富和控制权的痴迷,在技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将延长生命这个古老命题带入一个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的社会经济框架之中,其后果急需充满智慧的艰难讨论。上帝之手或科学技术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依赖别人来解决的态度从来就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想象人类未来的过程中我们拥抱我们自身的力量并重塑媒体艺术史。我们创造我们想要的社会。
“艺术的任务是推动进化,激励思想,保证社会变革的独立观点,呈现积极的能量,创造感性认识 ,调和理智和本能,探讨可能性,并摧毁陈词滥调和偏见。”(Pipilotti Rist,2008:208 )。( 3 )
参考资料
[1] 、短片作品《零》。庆祝加加林首次载人太空之旅40周年,在这个时代,当太空旅游已成为现实,未来为我们的新生把握住了什么?第一丝曙光,片断的影像,早期的运动和独立的意识。Zero是一个利用失重状态、流动性、存在和意识暗喻的充满感情的视野。在什么时候,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本体,什么是隔绝的,外部世界从何处开始?文字源自Net Robot, Netochka Nezvanova作品( 2001年)。
2 、Serres, Michael( 1995年)《科学、文化、和时间的对话》。Ann Arbor:密歇根大学出版社
3 、Rist, P。( 2008年) 。 艺术家“Pipilotti Rist的问卷” 。 Frieze杂志,2008年9月,117页208。也可在网上浏览http://www.frieze.com/issue/article/pipilotti_rist_questionnaire/ [2008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