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名外国游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当日,因改扩建工程尘封了4年的国家博物馆开始接待公众参观,最先开放的是《复兴之路》陈列馆。新国博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49个800至2000平方米的展厅分布其中。目前国博收藏文物达105万件,是目前世界最大博物馆。4月1日,新国博将正式开馆。
“复兴之路”展示洪秀全玉玺
中国国家博物馆昨日重新开馆试运行
早报记者 许荻晔 发自北京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昨日举办了竣工仪式,并推出改扩建之后的首个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复展。这也宣告在近4年的改建施工后,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边的国博重新开馆迎接观众。昨天的“复兴之路”复展展示了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其中包括林则徐销烟奏折、上海公共租界界碑、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玉玺等。
对零散观众“网开一面”
国博北广场的青铜孔子双目似睁非睁,进进出出的游人,尽收眼底。
国博北门入口处,两名保安在维持秩序、疏导人群。入口处的告示牌上,写明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自昨天下午2点开始接待公众参观,昨天到16日只接待团体观众,须提前2天电话预约并携带单位介绍信领票;3月17日起接待散客。
但自昨日12时起,便有一拨一拨的散客进入国博。北京市民陈老先生向记者表示,他2月便来过一次国博,被告知3月开放。他当天本来是想过来问下如何预约的,结果在入口处凭有效证件直接进了场。国博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向早报记者解释:“关于参观安排、领票办法,我们确实很早就发了通知,但是很多观众仍然自己过来了。考虑了一下,我们还是决定让零散观众也能够进来参观。”
在试运行期间,国博的各种服务还未完全到位,如展览还没有相关的介绍手册。对此,国博工作人员表示,到17日正式接待社会散客时,一切将会更完善。
“复兴之路”复展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是国博对建国60周年的“献礼之作”,在2009年国庆期间,改建中的国博特地开展两个月。此次复展,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民族的苦难史、抗争史与复兴史,“复展主要对一些展品进行了调整,有一些比较珍贵的文物,如开国大典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李大钊被行刑的绞刑架等。”国博工作人员向早报记者介绍。
“复兴之路”占据8个展厅,按时间顺序分为5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品包括林则徐向清廷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严复的译作《天演论》手稿、上海公共租界界碑、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玉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等珍贵文物,去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元素也出现在这次复展之中。
除此之外,复展在形式方面相应做了较大调整,使展线更加顺畅。在开国大典展览部分,观众可以直接透过展厅内的窗户,看到对面的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3月25日,国博还将举办“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及“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