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刘松炎:青铜浮雕艺术的守望者

刘松炎:青铜浮雕艺术的守望者

http://feicui168.com 2012-02-22 16:53:37

  据《潮州日报》报道 红底的挂屏上,镶嵌着一对用生铜錾刻而成的龙凤,龙凤祥云环绕似欲扶摇而上……在民间工艺荟萃的潮州,巧夺天工的木雕、刺绣并不少见,但这种用生铜錾刻的作品却是少之又少。日前,记者探访了79岁的潮州市金银雕工艺师刘松炎,听他讲述自己醉心青铜浮雕艺术的故事。

  浮雕创作无形之物最难

  走进刘松炎家中,屋内摆满了山水、景观等近十件精致的浮雕工艺品。乍看上去,记者还以为是木雕、刺绣的工艺品,但仔细端详才发现,每一件作品竟都是用铜片雕琢而成:生动逼真的怪石松柏、形神兼备的云鹤,就连动物上每一根羽毛的线条都十分自然流畅,不由令人叹为观止。

  青铜并非像瓷泥那般可随意捏揉,如何才能雕琢成神态各异的浮雕呢?刘松炎向记者介绍起青铜浮雕的制作过程:事先要用木头做好浮雕的粗胚模板,然后将铜片放到木头模板上面,用加热的松香对铜片进行软化并填充,做出凹凸的粗胚模型,然后才用铁锤等小工具对青铜片的外观进行线条等的雕刻。“在雕刻完各个部分之后,还得将铜片加热软化后再焊接镶嵌在一起,最后送去抛光电镀,这样一幅作品才算完成。”刘松炎说,尽管现在可以用机械模具来制作浮雕零件,但模具制作出来的金属浮雕缺乏光泽、线条不自然,作品也就失了灵性,其艺术价值大打折扣。

  刘松炎告诉记者,手工雕琢中最难的并不是各种动物的神态,而是普通的石头,“像云鹤、祥龙等动物,都有具体形态可供参考,但石头不一样,看似不需要怎么样雕琢,其实不然。你得先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石头的形状、还得配合云鹤的神态等,十分考究。”

  在刘松炎的工作室内,记者见到了许多被废弃的半成品,但刘松炎说:“这些都雕琢得不理想,只能废弃掉。”

  从小耳濡目染晚年重拾雕刀

  回忆起过去的学艺之路,出生于打银錾金世家的刘松炎感慨良多。“我从小便跟随在父亲身边,为他打打下手,很早就与金银饰品、浮雕打交道。”据刘松炎介绍,他的祖祖辈辈都是打银錾金为生,他父亲刘元打制的各种金银浮雕装饰品十分受欢迎,父亲与他人合作,用铜板锻制的湘子桥全景还被广东省博物馆所收藏,而这也让刘松炎十分自豪,浮雕这项艺术也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新中国成立后,金银打制曾一度被禁止,热爱浮雕工艺的刘松炎来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工作期间,心系雕刻的他专心学习与浮雕有关的绘画、泥塑等技术,这对其后来创作浮雕时的构图和雕塑神态帮助甚大。几年前,退休后的刘松炎闲来无事,又重拾雕刀,专心青铜浮雕的创作,而且日益痴迷。如今,他每天都会在自己的雕琢工作室内捣鼓青铜七八个小时。

  青铜浮雕技艺濒临失传

  青铜浮雕的技术要求很高,没有经过几年的钻研是学不成的,像刘松炎这样,能从绘画、设计、泥塑、雕刻、焊接、抛光一手包办的工艺师已少之又少。“如果不是自己一手包办,很多时候对作品的创作无法达成一致,这样制作而成的作品是不完整。”刘松炎说。

  据刘松炎回忆,明清时候,潮州的金银饰品业相当旺盛,出现了手工作坊云集的“打银街”。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金银雕刻行当逐渐萎缩、浮雕手艺也不断流失,如今“打银街”已难觅打银铺的影子。对于目前浮雕工艺所面临的困境,刘松炎显得十分无奈:“浮雕工艺工序复杂,一件作品成型要耗费一二个月的时间,而卖出去却只有1000多元,经济效益不高,想要年轻人静下心来学青铜浮雕工艺是不现实的。而如今潮州市从事金银雕刻的工艺师屈指可数,而且年龄也偏高,不知道以后这门手艺还能不能传下去。” (陈海生)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