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艺术界大腕欢聚: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艺术界大腕欢聚:讲述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http://feicui168.com 2012-04-01 09:23:42

  罗中立:我们那时最缺物质,现在学生最缺理想

  高小华:我的成功依赖天赋、努力坚持和机遇

  张晓刚(微博):这几十年我靠三个字运气好

  35年前,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从此改变60多万中国人的命运轨迹。

  35年后,一场期待已久的聚会,讲述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光阴故事。

  昨日,四川美术学院77级、78级103位校友毕业30年后相聚母校,其中不乏艺术界大腕如罗中立、张晓刚、叶永青、程丛林、高小华、莫也等。他们经历了中国急剧变革的时代,用艺术的方式见证了中国的历史。

    对于当年那场改变人生的考试,他们有些什么记忆和感悟?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一一进行了采访。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刘邦云 巫天旭 记者 周小平 罗川 见习记者 杨民 摄影报道

  参加高考只为月收入52.5元

  人物简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美协主席,代表作《父亲》

  如果不是1977年恢复高考,罗中立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假想,当年在达县,有一位当年和罗中立一样画得非常优秀,但因为各种原因错过高考的同学。按照他的人生轨迹来投射自己,罗中立说:“我想我会进入工厂里的工会,然后可能经历企业改革、下岗,最后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退休老头。”

  罗中立说,自己一生都感激他的妻子、当年还是他女朋友的陈老师。正是因为她的一个电话,让罗中立的命运发生了更迭。

  罗中立回忆,当年他在所在的工厂里因为画连环画已小有名气,每个月拿着29.5元的固定工资,而立之年想得更多的也是如何成家立业。女朋友从县城打来电话,电话从工厂总机转到车间,车间又找人到宿舍通知罗中立。女朋友在电话里说:“征求了我父母(陈老师的父母都是老师重庆晚报记者注)的意见,罗二哥,你还是考个大学嘛!”

  和任何人一样,女朋友的意见都非常重要,而罗中立也私下算了一笔账,如果大学能顺利毕业,按照当时的工资标准,可以从29.5元提升到52.5元,这也是罗中立最终决定参加高考的原因,而正好在那个时候,川美在达县设置了招生点。

  “当时我是最后一个完成高考报名的,真的可以说是赶上了高考的末班车。”罗中立回忆起当年报名的情形,深有感触地说,“当时得知高考报名的消息时,自己正在家里忙着买木料做家具,那时做家具全是自己动手,不像今天可以直接到商场里去买。等忙完家里的活之后,才在报名截止日当天,匆匆赶了20多里山路到报名地点,但赶到时报名时间已经截止。”

  并不甘心的罗中立在报名点与负责报名工作的老师磨起了嘴皮子,当这名老师听说罗中立是川美附中的学生之后,同意给罗中立一次“法外开恩”,原因是这名负责报名的工作人员就是川美附中的老师。这位老师向当时有决定权的工宣队、军宣队领导提议,罗中立破例进入了报名名单。

  罗中立不无感慨地说:“我是被这位老师一脚踢上了末班车。如果不是这位老师,自己的人生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他的感悟:这三十年,我们把绘画从爱好变成了理想,最终又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生活方式。有人问我77级、78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产生,现在的学生最缺的又是什么?我想说,我们那时候最缺少的是物质,最不缺的是理想,而现在的学生们,最不缺的物质,最缺的恰恰是理想。

  不考大学就会回城里当工人

  人物简介:1997年获英国coutts国际艺术基金会颁发的亚洲当代艺术家荣誉。其作品《大家庭》在海外拍出千万身价,被业界称为标王

  和其他几个人不一样,当年在云南插队当知青的张晓刚,考大学的目标要稍微明确一些。在他眼中,考大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方式。

  “我当时想,如果不考大学,我最好的结果就是回到城里当一名工人,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天大的机会。”张晓刚对重庆晚报记者说,自己能考上川美,完全在意料之外。“当时川美在云南只招一名学生,我觉得自己的水平肯定不行,只是想试试,结果居然考上了。”如今已从川美毕业30年,张晓刚依然在感叹,自己的运气足够好。

  在张晓刚眼中,自己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作品,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一幅乡土题材的作品,这幅作品张晓刚至今仍保留在自己手上。真正让他明白作品能卖钱养家,也是刚到美国之后。而关于张晓刚的另一个传说是,在张晓刚未成名之前,有人把他的画搁在厨房的碗柜后面。多年之后,这家人翻出了这张满是油污的作品,经过张晓刚同意,拿到拍卖市场,依然卖出6位数的天价。

  他的感悟:这几十年,我总觉得我都是靠三个字运气好。

  作品卖了千元到手只有10元

  人物简介:后文革时代伤痕艺术及四川画派的创始人,作品《赶火车》被誉为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高小华当过知青,也当过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连队负责办黑板报的战士,发现了高小华画小人的笔记本,于是便让他跟着自己在部队画板报。

  高小华发现,画画不仅可以让他免受训练之苦,还能够得表扬,这让他对画画充满了兴趣。1972年,其作品还在全国美展上展出,成了部队里的先进典型。后来从部队退伍,高小华跟着三军医大工作的父亲来到重庆。按照部队服从安排的原则,被分配到北碚一家电子管厂。高小华恳求父亲为他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后门,请求当时可以免费用颜料画画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接纳他,在这里,高小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启蒙,并最终考上了川美。高小华昨日对重庆晚报记者感慨地说:“如果不是高考,凭着我对无线电的热爱,可能我会去从事和无线电相关的工作。”

  高小华还透露,自己虽然名为77级,实为1978年3月入校,只比后来的78级相差半年。

  高小华说,那一年严冬刚过,黄桷坪仍旧是灰蒙蒙、脏兮兮一片穷,是当年的国情,是标志式的中国景观。四川美院迎进了文革后第一批新生,说是新,单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除了我穿着一身旧军装外,其他同学几乎清一色蓝灰色衣服,这是当年标准的国服式样。还有在长长乱乱的头发下面的那张脸,总感到缺乏营养和没洗干净,不过他们在激动着、兴奋着,亦在疲惫着。”

  高小华说,入校之后,大家都被安排到一幢破旧的、准备拆迁的三层楼危房中,每张上下两层的旧木床上配有一套竹编物及干稻草合成的床垫。然而,正是这样一张张破旧的床,托起了一个个沉甸甸的明日之星。

  川美77级油画班共20人,在全院属人口偏多、年龄偏大的班级,老、中、青三代人混在一起,年龄跨度从17岁至30岁不等,男女性别16比4,严重失衡。根据入校花名册记载,当时的“老者”(30岁上下)有罗中立、何多苓、周鸣祥、黄同江,其余的20多岁或者十七八岁。

  高小华说,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后来当了77级油画系班长,“一个差点与无线电结缘的人竟然当了油画班的班长,真是没想到。”

  高小华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能卖钱养活自己时,其实是去了美国之后,但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卖出自己的作品。他回忆,在1986年时,自己的一幅挂在川美陈列馆的作品曾被一位外国人买走,“据说当时卖了1000多元,但学校拿走很大一部分,到我手里是10元还是8元,我已经记不清了。”

  他的感悟:总结这30年,我想成功有三个条件:天赋、努力坚持和机遇。

  首次展出作品是在地下展览上

  人物简介:曾在法国驻北京使馆文化处、西雅图双鹤轩画廊、慕尼黑凯琳萨克斯画廊等地开个人画展,1992年中国油画艺术展获优秀奖

  叶永青考了两次川美。1977年时,叶永青考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但因为体检不过关,最终被刷了下来。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叶永青很沮丧地生活着,当代课老师,当农场工人,顺便抽业余时间复习。1978年考试的时候,叶永青其实已经很绝望,分数考得很低。当时,他已经为自己选择了其他出路,一家很好的酒店通知他去当服务员,没想到在他收到招工通知的同时,川美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叶永青说,要是没有高考,现在自己应该还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

  叶永青很清晰地记得,自己参加的第一次展览是一个名为野草画会举行的民间展览。“那时候画画、参加展览都是要经过审查的,如果草图审查不过关,连画布都领不到。”而这个民间画社举行的地下展览,让叶永青的作品第一次以展览的名义挂在墙上,让他非常有成就感。而他第一次赚钱的作品,是和张晓刚合作的一组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水彩画,当时赚了200元,他和张晓刚立刻用这个钱换了块石膏,扛回云南做起了雕塑。

  那时的校园爱情是偷拉手

  人物简介:驻德自由艺术家,中国高校油画、素描、动画教材总编

  程丛林1954年生于成都,曾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为参加这次毕业30年聚会,他前天晚上就来到了重庆,在大学城住了一晚上。昨天中午,他和罗中立、张晓刚等人一起沿着学校的马路前往教工食堂准备用餐。看着周围的绿树、小桥流水和大片的油菜花,程丛林突然冒出一句:“现在读大学,约会好方便哦。”

  程丛林和重庆晚报记者聊起了上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我们那个时候的爱情很含蓄,有时候偷偷拉拉手,其他东西没有。”那时川美还在黄桷坪,环境没现在这么好,当然约会也不方便。

  由于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程丛林关注极其普通、平凡的人的生存状态,并获得很大成功。谈起自己的成功,他说:“文革刚刚结束,大家都在画伤痕,所以我也开始画。”1987年至1990年间,他还完成了长卷油画《送葬的人们》和《迎亲的人们》(也叫《生与死送葬和迎亲的人们》。对于生和死,他很超脱,“我们死了之后可以搞树葬,每人一个罐罐埋在树下面,看谁的树长得好。或者先就可以把罐罐拿给大家,先把树种起来,上边标着名字,程丛林、罗中立、张晓刚……”

  穿的衣服代表校园流行趋势

  人物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教授,著名油画家

  三十年前,发生在校园里的爱情故事与今天的校园爱情已有天壤之别,那时学子们在爱情方面的表现是含蓄而悄无声息的,用一句今天的时髦语,就是有点萌。

  77级油画班的莫也,当时被班里公认为校花。同班同学高小华回忆起当时的莫也,把她与当时著名电影《小花》里的女主角相比,“当时的莫也,班上公认的校花,与电影《小花》里的女一号一样漂亮。”

  听到大家对自己有这么高的评价,莫也哈哈大笑起来,觉得大家对自己的夸奖有些言过其实。

  黄嘉一直是莫也最好的同学,大学同班,又住在同一个寝室,对莫也的大学生活可以说非常熟悉。在老同学们的说笑声中,黄嘉给重庆晚报记者讲了一桩发生在班上的怪事,虽然已过去三十年,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事情是这样的:那时莫也在班上的绘画技术并不是最好的,有一次大家都在教室里练习人物油绘,总是处理不好五官的莫也,在绘画板上反复修改了好多次,但还是感觉画得不好。一天上午,当大家再次来到教室里时,怪事发生了,莫也的画居然画好了,而且人物的五官处理得非常到位。但莫也却说,自己并没有画,也不可能将人物五官处理的如此之好。

  此事发生后,大家纷纷猜测是谁做的?会是班上的女生吗?女生们纷纷表示不是自己做的。如果不是女生,那一定就是班上的某个男生。经过筛选之后,女生们意见一致地认为,一定是班上某位男同学悄悄地帮了莫也一把,但这个人究竟是谁,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出来。

  同学们说,莫也是班上公认的美女,所以她穿的衣服就代表了当时校内的流行趋势。有一次,莫也在校园内发现一个女生穿的红、黄、蓝三色格子衬衣很漂亮,就悄悄找到这名女生,用一件纯白色衬衣换到这件花格子衬衣。回到寝室后,莫也迫不及待地穿在身上,由于当时天气比较热,莫也就将身上的蓝色长裤的裤腿卷了起来。”也就是刚卷到膝盖以上一点点,一下子美感就出来了,花格子衬衣配起蓝色短裤,在当时简直美极了。“同学们说。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