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上博文物修复后神秘亮相

上博文物修复后神秘亮相

http://feicui168.com 2012-04-19 11:52:58

  记者 诸葛漪

  连续两天,上海博物馆家具、瓷器、青铜器、书画修复工作室向媒体开放,展现难得一见的文物修复全过程。

  王世襄藏明式家具入驻上博,令家具收藏风靡一时,正是那一年,马如高进入上博从事家具、漆器修复。他的工作室在南汇周浦,墙上挂着一整套明代家具榫头。玻璃柜里放着他做的仿汉代酒樽,古色古香。徒弟贾涛用铁力木做了一张仿古椅,大理石椅面写着“惠风和畅”,刷了几十遍清漆,观者觉得很像那么回事了。贾涛却说,“我还在练习刨木头,要把木料四角都刨成90度直角。 ”他刨了两年,还要再刨两年才能出师??虽然毕业于文物修复和鉴定专业,到了这里还得一切从头学起。马如高说:“这行比的是手艺,只懂理论,没用。 ”

  工作台上的清代楠木椅支离破碎,马如高变戏法似的拎出一塑料袋黄鱼干??这是古老相传的家具胶水,将干黄鱼鳔用温水闷软,放入锅里熬制鱼胶,粘结榫头既牢靠又环保。马如高最得意的修复作品紫檀雕莲叶龙纹宝座,如今摆放在上博家具陈列室。他花了整整八个月,对付宝座上的浅浮雕、高浮雕、镂雕,凡拐角处用刀要迟缓,不能有重复刀痕。他的一盒刻刀有12支,这只是工具的一小部分,他甚至自己做刨子,便于掌握角度。完工后打磨宝座毛刺,用了三种不同型号的砂纸。这是修复,不能自由发挥,比做一件新家具更劳心。

  还原碎片,每个修复师都有鬼斧神工。杨蕴面前的清代仿哥窑瓷盆来到上博时,是14块用玻璃胶带粘结的碎片。现在,观者得借助放大镜去搜寻修补后的蛛丝马迹。瓷器修复,规矩几百年不变,清洗、打磨、作色、上釉,1989年杨蕴进入上博学习时已烂熟于心。规矩又在悄然变化着,杨蕴用小钻头拆下康熙五彩瓶上的马蹄钉。“古人通过马蹄钉把碎片联结在一起,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就是用它补好破碗的。现在我们用合成树脂粘合剂,最大限度消弭修复痕迹。 ”

  天花板垂下巨大排风筒,挂在每一张工作桌前,神似烤肉餐厅装备,这是为了快速排出香蕉水、丙酮等异味,桌角支架撑起的放大镜有半个脸盆大,拆马蹄钉的小钻头是牙医用来修补假牙的,一切都显得相当现代化。

  有些规矩却永远停留在过去。修复一件瓷器,花上几个月司空见惯。国外流行对瓷器进行陈列修复,面向观者的正面修好,背面保留原来残缺痕迹,图的是今昔对比的真实。中国人讲究事事圆满,推崇完美修复。仿哥窑瓷盆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路,天然而成,从不同角度看,折光不一样。为了修旧如旧,杨蕴上色时笔端浓淡断续,看似随性轻巧,实则费了十二分心思,足以让她废寝忘食。所谓“熟能生巧”其实还是笨功夫,一遍遍磨、一遍遍上色。费尽了心思还得看天吃饭,上釉需要干燥天气,遇上黄梅天,只能停工。

  “一开始肯定是枯燥的,渐渐会喜欢起来,除了成就感,还有瓷器本身的魅力。”杨蕴摩挲着宣德鱼草纹青花大盘,“你看,莲花、桃花、牡丹花朵朵不同,有无穷变化。 ”

  所有修复都是可逆的,后人可以擦掉前人的痕迹,给文物更完整的模样。在这个战胜了时间的行业里,修复师们带着徒弟,每年与几十件重器较劲。人老了,器物始终鲜活,逃离了时间的沧桑。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