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99艺术网 李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正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下午3点半,作为首届苏州双年展两大主题展之一的架上部分主题展??2012首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主题展“社会风景”开幕式在苏州巴塞当代美术馆的四楼举行,现场嘉宾云集,人潮涌动,近半数艺术家出席了此次开幕。
策展人何桂彦,四川美院副院长、油画系主任、艺术家代表庞茂琨(微博),巴塞当代美术馆负责人宗莉萍女士,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芳女士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先生相继致辞,此后部分嘉宾上台剪彩,展览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共有32位,跨老中青三代。围绕“社会风景”这一主题,策展人按照艺术史的线性发展轨迹,梳理了风景画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展厅共分为两部分,除开巴塞当代美术馆的三楼、四楼外,在巴塞当代美术馆新馆还有部分作品。
什么是“社会风景”?
所谓的“社会风景”,就是将自然社会化,将风景社会化。但从类型上看,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风景,指艺术家的表达始终没有脱离开“自然”,广义的风景的基本特征则是,艺术家将某些场景、事件作为一种被看的社会景观来加以描绘。很显然,后者拓展了“风景”的边界。不过,这两种类型的风景仍然也只是一种表象,一种通道,叙事则隐藏在表象之下,支配着“风景”的发展与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 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又有何不同?
从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画的改造”开始,在过去的六十多年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风景”在形式风格与艺术观念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60年代的“毛泽东的诗意山水”、70年代作为审美现代性的风景(“无名画会”)、80年代的“乡土风景”、作为文化现代性诉求的风景(“新潮美术”期间的创作)、90年代以来的后工业时代的风景、都市风景、消费化的景观,以及2000年以来出现的“社会主义经验的风景”、“景观化的风景”、“从传统中寻求形式与风格转化的风景”等等。
通过展览,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当代架上领域,“风景”是一个绕不开的现象,它不仅形成了自身的表征系统,而且,对应于时代文化的变迁,其修辞方式与创作发展均有自身的谱系,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与文化价值。
据悉,展览为期两个月,从5月9日将持续到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