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从过云楼看广东藏书楼旧藏

从过云楼看广东藏书楼旧藏

http://feicui168.com 2012-07-02 09:58:28

  管中窥宝

  如若当今广东藏家也能循古人之风,寻找散佚的广东藏书楼旧藏,并携其荣归故里,其中意义定不输今日“完璧归赵”之“过云楼”。

  文/记者林琳

  上周二,凤凰传媒宣布“过云楼”秘藏宝归江苏,“过云楼风波”至此尘埃落定。“过云楼”藏书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与其拍出2.16亿元天价吸引众多看客眼球密不可分,也与其被包装为“中国最负盛名的私家秘藏”不无关系。

  “山外有山,楼外有楼。”2.16亿元的“过云楼”藏书貌似只此一批,其营销的成功也许在短期内不可复制,但在历史上,能与“过云楼”相提并论者比比皆是: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沈阳文朔阁、海宁衍芬草堂、海盐溪涧草堂、湖州嘉业堂……这些历经沧桑的藏书楼串起了中国灿烂光辉的藏书史。据不完全统计,光是浙江一个省份,历代的藏书楼已达800多座。此外,历代声名显赫的大藏书家也常凭一己之力搜罗历代名版(本)。如周叔?先生的周氏家祠“孝友堂”中就藏有珍贵书籍数万册;傅增湘先生的“双鉴楼”得名于所收的端方旧藏茶盐司刊本《资治通鉴》和元刻本《资治通鉴音注》。

  虽为“南蛮”,广东藏书传统却源远流长,收藏世家辈出,更曾在清中叶之后成为中国主要的典籍收藏地之一。东莞莫伯骥藏书最多时达五十多万卷,因此自称“五十万卷藏书楼主”。丁日昌藏书楼名“实事求是斋”,后改名为“百兰山馆”,又命名为“持静斋”、“读五千卷书室”,藏书共10余万卷,与其时江苏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呈鼎足之势。番禺徐信符建“南州书楼”,最盛时藏书达600多万卷。东莞伦明藏书于“续书楼”,钱财悉数用于购书而衣服破旧,因此被戏称为“破伦”。叶恭绰有“宣室”,何荔甫有“田溪书屋”,梁启超的“饮冰室”更是如雷贯耳。大学者梁鼎芬、汪兆?、汪宗衍、冼玉清等人的名头均在藏书界如雷贯耳。

  广东藏书以收藏精、规模大闻名,此深受大儒阮元的影响。1818年,阮元调任两广总督,督粤九年间致力于提倡学术、辑刊图书,令广东刻书、藏书风气大盛。后人赞誉广东藏书家对藏书采取开明的态度,并探索与中国相适应的分类法。

  笔者认为,“过云楼”藏书之所以能拍出天价,其过人之处在于尽管历经数代,藏书仍保存完好,而大多数名楼旧藏则命运多舛,广东藏书楼也几乎未能逃脱藏书散佚的宿命:南州书楼藏书在徐信符去世后,除部分为馆藏机构收购外,余者皆散失;莫伯骥的“五十万卷楼”藏书在兵荒马乱中几乎全部散佚。不过,近年在北方艺术品拍卖会中,不少拍品被特别注明曾收藏于广东大藏家手上,并最终拍出高价,这也使得广东历代大藏家的人格魅力“品牌效应”得以凸显。

  大藏家徐信符当年曾不无忧虑感叹:“民国以来,世变剧烈,庸夫俗子,每视古籍如土苴。”如若当今广东藏家也能循古人之风,寻找散佚的广东藏书楼旧藏,并携其荣归故里,其中意义定不输今日“完璧归赵”之“过云楼”。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