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热点收藏

> 杨茂源:个人经验的突围

杨茂源:个人经验的突围

http://feicui168.com 2012-07-15 18:07:14

  记者 曹原

  杨茂源有很多记忆的盒子。生活的痕迹被放置在不同的盒子里,有的记忆被做成了文件,有的做成了他的作品,更多的,正在盒中发酵。

  我们所看到的“杨茂源”背后,往往是他已经公之于众的私人记忆:西北大地、楼兰古国、色温、羊马……而更多的“杨茂源”,一边迷恋灰尘落下的痕迹,一边却沉醉于体积感所带来的冲击力中,当然,过了不惑之年的他,可能还会在某个突然需要扶床而起的清晨,怀念过去石子从脚下飞快往后跑的速度感。

  这就是为什么在杨茂源的作品中,看到的大多是艺术家的个人经验,时代背景在个人性的表达中变得更加自然。“我通常被我的感受引着走,我一直希望心底里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能留得住,那些经历指不定哪天发酵了,当它们用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回过头来也会更了解自己。”

  粗

  大连周水子火车站,对于广场旁一幢日式二层楼里的小孩而言,它填充着童年时对世界的全部向往。甚至到多年后的今天,那时期的认知原本在很早的时候已被注入到人体中,人越大,它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离得开。

  火车成为杨茂源孩时对世界的全部认知,每天从火车上下来的各路人士,穿着不同的衣服,操着不同的口音,他们成为连接杨茂源和世界想象的一根线,那时的杨茂源对铺向远处的铁轨充满崇拜,远行的渴望来之已久,对铁轨铺到的最远处充满了好奇。

  1987年,二十出头的杨茂源终于坐上了去乌鲁木齐的火车,三天多的行程甚至让杨茂源觉得疯狂,“我那时特别想去中国铁路能去到的最远的地方,想感受火车开到头的那种感觉,当时是坐43次从北京出发。”这次远行像一块烙铁,给了杨茂源猛力的一击。“那时候乌鲁木齐的场景和绵延的空间,让我震撼于国土的辽阔、生僻、荒辽,而且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后的民工大流动,上来的人和饮食都不一样,我当时路过郑州的时候,列车还没到站就停了,人太多了,火车根本走不了,站上的人都是不开门就直接拿棍子把玻璃敲碎,把行李和孩子先往车厢里扔,太震撼了。”

  这一次他称之为“肉感”的远行让杨茂源看到人潮的流动,就像在桌面上的移动般直观,一方面又深深地被北疆的土地所吸引,土地的辽阔、干涸,甚至是地平线,都轻易抓住了这个在海边长大的人。庞大的体积感,以及人在大空间中的关系,都成为杨茂源后来作品中离不开的痕迹,特别是在杨茂源早期以土地

  与人为对象的油画中,画面中除了大体积的人物外,总能看到的平行的线。大的色块和浑厚的线条,让那片蛮荒之地显得格外有力度,而画面中与土地几乎融为一体的人,流露着的,也是另一种“蛮荒”。

  细

  杨茂源作品中总能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惊异的感觉从那时便开始了,而这种感觉除了来自硬朗的力度外,还有另一种柔软。

  1994年,杨茂源曾两次前往古楼兰王国遗址,参与拍摄一部纪录片,工作之一便是拿着色温表测天光来调色温。阳光的“温度”,这种不是被日常所需要、甚至往往被忽略的形式让杨茂源兴奋,后来他通过观察日光透进工作室的痕迹,从日出到日落,每隔半小时记录下光影,“后来翻译成颜色,这是有科学色谱的,我不是对理性和色块感兴趣,而是对光本身另一种呈现感兴趣。”

  色温绘画最后做出来后的一大面墙,成了另外的场景,暂且忽略艺术家记录色温这一创作过程背后或许存在的辛苦,作品从创作本身到最后呈现的效果,总给人浪漫的想象。杨茂源信人本善,人心里善存的那些对浪漫的向往,很容易被“阳光的温度”所唤起。

  细腻敏感和粗犷的并存,杨茂源戏称是分裂,对两者皆有且喜欢的性格,或许是种中庸的包容,而这所有性格所致的喜好和经验,都会变成记忆和习惯放在盒中,说不定某一天某些存放的经验便会和作品的灵感对接。

  圆

  介于力量感和柔软之间,杨茂源作品中另一种暧昧的存在便是“圆”,尽管杨茂源说对圆这种形状的归类总结实则不是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初衷,但是当作品达到一定量后的并存,最显而易见的线索有时的确成为回过头对一个艺术家的某种解读。

  最早成规模的“圆”,应该是杨茂源充气的“羊”和“马”的雕塑,那批放在任何一个展厅总是能脱颖而出吸引人眼球的作品。真实的马皮、羊皮覆盖在充满气的“球体”上面,精心缝制过的皮毛被染成了华丽漂亮的颜色,但是它那高高鼓起的肚子里,全是刺激人的丑恶面。

  那是1999年到2000年之间,杨茂源还住在郊区的山里,周围几乎没什么人,但他那总能成为聚集地,时常有几十个朋友去那聊天喝酒,“那时候特别好,经常来开诗会,站在桌子上朗诵之类的,喝醉了往草地上一躺,或者喝多了就直接能趴在树干上,看着蚂蚁从你眼边爬过。”

  但是同时,那个时代经历着信息爆炸的开始,北京改造、民工进城、拐卖儿童……社会的负面新闻和情绪开始将人笼罩,当时这些还没被麻痹的现实重重撞击了杨茂源他们自己的理想家园。2000年,杨茂源和他的好友王音、萧昱(微博)举办了三人联展,展览的名字正中要害的完全表达了他们当时对时代的反应??“疼”。

  “疼是我们对当时社会最直接的生理反应,当时也年轻,本能的感觉就是想呐喊,但是又喊不出什么东西。”失语反倒一下子激起了杨茂源创作的灵感,“我一定要做和人最亲近的东西,就是马和羊,因为人对马的评价是很高的,把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都给了

  马,羊则是人性中的另一面,是祭品。我一定要真实的马皮,让人知道那曾经是生命,我的想法就是要把它们做得很干净,染成很漂亮的颜色,充气的球和人很像,生命充满了气才能对人造成伤害,腐败、糜烂、崩溃,对人的刺激都在里面。”想在展厅里把其他人“打倒”是杨茂源作品的初衷,也是对时代的反击:华丽的外表让人迷恋,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但是奢华的里面仅仅是空气,是愚蠢和浮躁。膨胀到失重的马是杨茂源最好的回应:膨胀是现状,现实如此。

  圆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抹去棱角的圆让人亲近,这一点虽然不是初衷,但是杨茂源在后来的作品中也沿用下来。在改造石膏像的“往里看”系列作品中,杨茂源将让众多艺考生和艺术家挥之不去的石膏像打磨成圆,去掉繁复却经典的头发甚至衣角,最后打磨成一个像玉般光滑且极富手感的圆,然而在枯燥的艺术论背后,杨茂源却兴奋地发现人最初的本能,“有意思的是,在工人干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做这批作品时特别高兴,一直在摸,我才发现,这么大一个圆,摸得特别舒坦,我才知道球形的东西对人普遍都有一个心里暗示,包括后来我那批动物的作品做成圆以后在柏林展出时,所有的小孩都特别喜欢。”各路的反馈和与观者最多的交流,是杨茂源所喜见的。

  杨茂源的随意和感性让他一方面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比较苛刻,一方面就是产量不是那么大,且所谓系列中的数量不多。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他的作品很少出现在二级市场的某种原因。但是如若查看杨茂源背后的收藏名单,你会发现,除了个人藏家外,他的收藏名单中,某种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民营机构收藏的发展过程。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