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某天,陈志辉一早就来到了工作岗位天津市文物公司在和平路的门市部,经过简单的打扫卫生,门市部像往常一样开始营业。
“这儿收画吗?”一个略带南方口音的声音试探性地问道。
“收啊,我们这里是国家批准的可以收画的公司,你带画来了吗?”陈志辉停下手里的功课回答说。由于当时还处在学徒阶段,所以他一有时间就会温习师傅传授的鉴定知识,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
“带了,带了,我拿给你。”卖画的人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幅不大的手卷(国画装裱中横幅的一种体式,以能握在手中顺序展开阅览得名),陈志辉目测了一下,大概有8寸宽、4尺长。
一看是手卷,陈志辉突然想起了师傅教授的鉴定知识,“看见手卷一定要捏一下,如果里面很硬很瓷实、裱工也不错,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画作,看见这种画一定要注意”。师傅几天前讲述的鉴定知识一下子浮现在陈志辉的脑海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按照师傅讲的方法,陈志辉拿起那幅手卷捏了捏,里面真是硬梆梆的,特别瓷实,看来是一件好东西。为了进一步鉴定,陈志辉打开了手卷,发现上面有受潮的痕迹,装裱的边儿已经有些脱落,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被破坏,仍旧完好无损。
“你在这里等一下吧,东西还不错,等师傅来了以后再给他看看,仔细给你鉴定一下。”陈志辉告诉卖家。在等候师傅到来的时间里,陈志辉和卖家聊了两句。“听你的口音不像天津人,你家是外地的吧?”陈志辉问。“是的,我是四川人。”卖家答道。通过卖家的口音和手卷上的受潮情况,陈志辉断定这件手卷是卖家从南方带到天津来的,但是当他询问手卷的来源时,卖家不肯多说一个字。
没过多长时间,陈志辉的师傅就来到了门市部,看了手卷后也同意陈志辉的看法,觉得这是一件好东西。为了保险起见,师傅派人请来了几位天津艺术博物馆(现为天津博物馆)的专家,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这幅画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名为《濠梁秋水图》,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如此珍贵的文物价值自然不菲,卖家拿着超出自己想像的400元卖画钱美滋滋地回家了,而那幅《濠梁秋水图》也被天津博物馆永久收藏起来,至今仍在馆里展出,读者朋友们若是有兴趣的话,不妨哪天有空去参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