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1 右:图2 近年来,在广大投资者的心中,玉器投资就是要找羊脂白玉,但是一个在拍场上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碧玉制品的成交价在与日俱增,特别是清代宫廷御制碧玉工艺品,更是成为了拍卖市场的宠儿。 乾隆宫廷碧玉非产自和田,而是产自北疆天山玛纳斯,在相关史料中,更是将其誉为“玉色黝碧,有文采”,乾隆时设“绿玉厂”以开采碧玉专贡御用。碧玉的大幅度开采亦在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准葛尔部之后。碧玉以其庄严浓重的玉色见赏于乾隆帝,多用于宫廷礼器、玉册、仿古陈设器等重要玉器的制作。乾隆帝对“绿玉”评价甚高,有“绿玉稀深绿,斯珍果伟珍”的诗句。据记载,官办绿玉厂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即封闭,禁止开采。故碧玉已成为清代御制玉器中非常珍罕的品种。 在碧玉制品中,笔筒无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乾隆时期有一定数量的碧玉笔筒制作,其多以高士人物景致图作题材,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内的“西园雅集”图和“竹林七贤”图笔筒,其中一些比较别致的,在拍卖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追捧,像去年秋拍的时候,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就推出过一件清乾隆?御制碧玉山水楼阁“浴马图”笔筒(图①),其直径达到了23。4厘米,而一般只有20厘米,是现知口径最大的碧玉笔筒,此高浮雕法通景雕刻出庭园楼阁和林木间八匹骏马和他们主人及侍从,成交价达到了648。75万港元,其曾在1953年出现在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当时就已达到了2700英镑,亦可证它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而在去年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碧玉渔樵耕读图笔筒,成交价也达到了420。75万港元。 乾隆帝常以《西清古鉴》等古器物图录为蓝本,“示稿内府玉人”,制作源自青铜造型的新式玉器。在去年北京保利的秋拍中,成交价达到112万元的清乾隆?碧玉雕凤纹方壶(图②)就是其中典型的器物。此件碧玉方壶用料硕大,下部有自然黑色斑点,更添其古朴风韵。主体浮雕双凤衔花纹饰,构图繁密,充分显示出乾隆宫廷艺术打破门户之见,对不同材质的器物在造型、纹饰的互相摹拟、转换上的深厚兴趣。 用碧玉做的玉册也是目前拍卖市场的一大热门,目前碧玉制品的最高价就是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清乾隆?御制碧玉暗刻填金乾隆御笔“山阴真面”玉册,成交价为872万港元。工匠把乾隆御笔挥毫,忠实地镌刻在珍贵的碧玉片上,将这苍劲笔锋恒久存续。在随后的秋拍中,由北京翰海推出的碧玉御制暗刻描金“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册,成交价达到了560万元,从每片的呈色分布来看,显然为同块山料玉剖解而成。每片玉册上,刻文与图腾均暗刻描金,所刻大小文字共376字。图腾与文字镌刻细腻,流线顺畅,犹如用笔直接写在玉片之上。 (摘自法国《欧洲时报》 作者:袁非)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