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年过六旬的林敬超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古玉器的收藏。在他的藏品中大部分是选料考究、纹饰精美的红山玉器。他说,这些体现我国新石器时期文化象征的玉器,大部分是他从国外得到的。27岁那年,他只身去美国打工时结识了一位83岁的老华侨,他将一生收藏的古玉都赠送给了林敬超先生,并叮嘱他一定要将这些珍贵的古玉带回祖国。从此,林先生便结下了玉缘。 这本名为《海外遗珍》的图籍中几乎囊括了,所有曾经流散海外数十年的古玉珍品。这是林敬超先生依照那位老华侨的重托,将他们带回祖国后,经过了国内多位权威专家鉴定后,结集成册的。在这些藏品中大部分玉器具有红山文化特色风格,有的器物非常罕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红山文化学会顾问 林敬超:(这件)第一次拿给孙守道,就是辽宁的红山专家权威,他看了之后呢,他很讶异,就是连着哎呀哎呀,说了三声,东北的习惯嘛,他说这可发现宝了,后来问我,看了端详了半天,后来他问我说,他说能不能放在辽宁,这个太重要了,我继续研究,那我当然答应了,放在他那边有半年,他第一次断的他以为是玉?,就是传统的那种红山玉?,那后来你经过第二次琢磨,他琢磨说这个尾端,这个尾端这几道这几道线条,他后来,他是很认真很负责的一位教授学者,他考证了很多禽类禽类的一种特性,因为红山很概括,很抽象,他说惟有蒙禽,还有这种,他说这个是骑在枝头上,骑在枝头上,是这边,这边的毛。这个是很抽象的,它这个是骑在枝头上,这样的,这样的这边的毛。他说惟有蒙禽就像鹰大鹰才有,所以后来他改鉴定改成它是红山文化的大玉鹰。 27岁那年,林先生只身去美国打工,在那里结识了从四十年代末就移居美国的资深收藏家张先生。可能是身处异地,也许还有这位既憨实又聪慧的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缘故,使得他们彼此交往的越来越密切。张先生不仅向他传授相关的鉴定知识,后来还主动将这些玉器转让给了他。 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红山文化学会顾问 林敬超:这批东西就是自从我从美国就是张老先生那边传到我手上已经有三十年了,然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还有首都图书馆,就是已经先后都展览过五回了,那我的想法是这样,既然自己有一批东西专家认为不错的,我就认为应该公之于世,让大家共同来观摩,来分享吧,然后到近几年呢,我就有这个想法,就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说我捐给北京大学60件,让以后考古学生当研究用,然后首博我也捐了几件,然后深圳市博物馆我也捐了几件,我认为这比较有意义。 他先后经过了孙会元、周南全、孙守道、张永昌等国内权威专家的鉴定。他们肯定这批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构成了五千年来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美。也丰富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品类和内涵。 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红山文化学会顾问 林敬超:然后红山文化的工艺特别精致,就是说他很讲究概括抽象之外,还讲究比例,比例呢,我们看这两个孔,这两个孔非常不可思议打的,很匀称,然后就是说,几乎完美,因为玉比较硬比较脆,比较容易蹦嘛,产生蹦口,你看它这个多流畅,比例,大小,然后它的幅度各方面,都很匀称,规规矩矩的,这样它看起来。所以说这件东西算是红山文化里面的大器,比较大的一件了,很难得。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经那里发掘出土的文物多为小件器物。像林先生收集的这些大件器物,在国内是十分少见的。这件七孔玉刀,也是新石器时代的器物,是一件他最为珍贵的藏品。 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顾问、红山文化学会顾问 林敬超:这个是一件史前文化的七孔刀,七孔玉刀呢,这件器呢是地方玉玉质是白玉质,它很难得就是说经过4000多年呢,还那么完整,所以说我们那么珍惜它,就是很耐人玩味,是不是。像红山有红山的风格,到了唐代,甚至于到了明清也有明清的风格,现代吧,当然也有现代的风格了,现代的风格就是巧思。 这些玉器在林敬超先生和那位老华侨这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已经超过了一个甲子。林先生说:在这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受到的熏陶,不仅仅是老先生传授给他的知识和财富,更多的是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和爱国之情。 主持人:如今,林先生经常带着他们这些珍贵的玉器在京城办展览,他说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辑:红立? 来源:CCTV 2005年02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