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对西坡遗址进行第五次发掘时有了重大发现,在南部发现了一大型墓葬群,墓葬群位于西坡遗址南部。截至目前,发掘面积1240平方米,共发现18座墓,发掘了14座。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最西边的8号墓最大,呈长方形,长3。9米,宽3米,里面的骨骸头向西,头部有一个白色的骨器,右小臂右侧有一个长约23厘米的精美玉器,而脚边则摆放了9件陶器。 在离其不远的其他几个墓穴里,骨骸都是头朝西,部分墓穴里有陶器、石器等随葬品,个别大型的墓穴里还有一些玉器及大型陶器。陶器大多为红色,部分为褐色,而陶器的基本组合是小口瓶、釜、灶和钵等。从整体上看,已发掘的墓葬成排分布,墓间距比较大,墓内空间也较大。 据在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介绍,所发现的精美玉器叫玉铲,可能是武器,也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东西。在已发掘的14个墓葬中,一半以上都有随葬品。据原地推断,这些骨骸有男有女,其中还有一个小女孩,年龄在15岁左右,其余大多是三四十岁的样子。 据了解,从2000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一共进行了5次重大发掘。在2001年第二次发掘中,在遗址中心地区发现了几座中型房子和一座面积达204平方米的特大房子。在2004年第四次发掘中,又在此处发现了特大型房址,该建筑包括回廊、主室、火塘和门道等复杂结构。在2004年的勘探中,发现了南北壕沟和墓葬群的位置。 三大考古收获 “大房子”、壕沟、墓葬 西坡遗址从发掘至今,每次大的发掘都有重大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有三:一是发现两座“大房子”;二是发现壕沟;三是发现具有等级分化的墓葬。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两座房子布局井然有序、主次分明,形成一个结构复杂严谨的建筑整体。专家由此推测,此屋为四面坡式建筑。房间的居住面、墙面夯土的垫土表面,均涂有红色,并且,这两座房子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座中国传统的廊回式古典建筑,这一发现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新的突破,开创了中国古代大屋建筑的先河。 而以这两座大房子为中心的南面和北面,均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壕沟,并且在南壕沟外13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明显具有等级或身份差别的墓葬群。 “从这几年的挖掘成果来看,已经发现的这些古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大型的生活区和建筑,有用来抵御外族入侵的壕沟,还有埋葬死者的墓葬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等级分化。这次发掘出的文物,对发生在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国社会复杂化过程的考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博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李新伟也承认,距今55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确实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特大规模遗址,高等级建筑,显示了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中华文明的许多关键因素在此时期已初步形成。 参考标准不一 文明史推前尚无定论 走进西坡村,不管是七旬老人,还是十来岁的小孩,谈起正在当地发掘的西坡遗址,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50多岁的刘发生,土生土长的灵宝市西坡村人。他说,现在正在发掘的墓葬区是两个月前才开始进行的,以前考古人员曾经在路北发现过大的房屋建筑,他还亲眼去看过,里面挖出好多他说不上名的盆盆罐罐。 当记者问他知不知道发掘这些有什么用时,他笑着说道:“村里人都说,要是这些发现被认可,就有可能把中国的文明史向前推进好几百年。” 但这个说法很快就被负责西坡遗址考古工作的陈星灿否定。“人类历史进入文明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些发现只是表明在仰韶文化这个阶段出现了文明的萌芽。”陈星灿说。 人类到底怎样才算进入文明时代?李新伟说,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各有特点,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一般来说,只要有大遗址出现,并且遗址间有等级分化,同时出现城墙等大规模的公共性建筑,出现祭坛等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出现高级玉质青铜“礼器”及出现早期文字等,都可以作为文明形成的参考标准。至于西坡遗址的时代,他说目前尚不能定论,只能说是出现了文明的萌芽。 与史书传说吻合 炎黄文化源于西坡? 早在1999年年底,就有专家撰文指出,铸鼎原文化遗址中的聚落遗址,文化性质属于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如果经过大规模的发掘,中华文明之源,或许能在这里找到比较准确的答案。 三门峡市文物局研究员许永生在昨天的西坡联合考古队2005年春季发掘工作汇报会上说,在灵宝市铸鼎原周围3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古文化遗址就有30多处。发现有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大型红陶鼎足、玉璧、玉圭等祭祀品;在黄帝庙周围发现的周长500多米的灰沟,预示了大型圆形祭坛的迹象,这极有可能是中华“第一祭坛”。 此外,三门峡市开办的一家“西部晨风”网站,曾有一篇文章说,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过多次的普查和重点调查,在灵宝市发现了11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相对集中,以最大的北阳平遗址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遗址群落,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这里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是仰韶文化最为发达的庙底沟类型,正好与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吻合。而且在这些遗址周围,至今还存在着铸鼎原、黄帝庙、黄帝陵、荆山、夸父山、三圣村、五帝村等与黄帝文化有关的地名。可见,中华5000年的文明或许就起源在这些地方。 信息来源:东方今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