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山西绛县发现罕见西周墓的消息震惊世人;两个月后,又一批重要文物从这里出土。6月14日,记者赶往横水村,随考古人员轻轻撩起历史面纱。 考古人员每天都在这17米深的墓底工作 2005年6月14日,山西绛县横水村。 汽车在起伏的土坡间徐徐前行,陡然转入一个村落,再在狭窄的小道上绕行一段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被黄色的警戒线封锁的区域呈现眼前,我们的目的地到了。 这本是个普通的村落,然而2004年的一条新闻打破了这里的平静:“2004年5月,犯罪嫌疑人崔某得知绛县横水镇横北北坡一带有古墓,便伙同任某等人商量盗墓……几人于7月20日、21日晚将古墓炸开,盗出青铜尊、木鼎、玉器等文物若干……11月,嫌疑犯被运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运城市文物局几乎是在盗墓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派人进行了钻探和前期发掘。鉴于此墓地的重要,省考古所横水考古队不久即告成立。四个多月后,第一件令考古队员们兴奋的事发生了,随着墓地的深入挖掘,墓穴中出土了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荒帷(棺罩);同时从铜器发现的铭文上推断,墓主人封国应是较晋国低一级的诸侯国,这些无疑都是重大的考古发现。两个月后,考古再次出现突破,墓主人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漆器和陶器。于是,记者在省考古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了这次横水之行。 考古者的古墓生活 6月的晋南已是酷暑难耐,日地表温度达到30摄氏度以上,中午前后更甚。村子里基本不见人走动,只有几头黄牛没精打采地卧在阴凉下避暑。 中午时分,当记者一行经过配枪武警的严查被“放”入发掘现场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考古工作者在烈日下紧张挖掘的身影,他们脚下的土地已经被整齐地切割成块,形成一个一个方形大坑,手起锹落,其中寄托着期盼。 记者这次要进入的是一号墓,也就是三座已经发掘的墓地中出土荒帷的那座女主人墓。墓葬为东西向,墓室在东,墓道在西。走过总长26.8米的墓道后,一层层的铁架横在眼前,记者突然意识到没路了,考古人员从容地爬着铁架上挂着的长梯向下走去,记者向前探了一下,一阵眼晕。原来,从我们所在的地表到墓底足足有17米深,由于是竖穴土坑墓,所以进入墓地的方法只能直上直下。记者向下探了两次脚,都觉得腿发软,又收回腿来,考古人员笑着开玩笑“怕不怕全在你自己……”最后,在他们的鼓励下记者走了下去。而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上下每天不知要多少次。 墓底是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空间,也就是考古工作者的作业面,由于在地表下部,这里的温度足足比地表低了十几摄氏度,记者看了一下坑内的温度、湿度计,上面显示“温度21.9摄氏度、湿度99%”,身旁一考古人员说:“现在是这里最舒服的时候,这里湿度特别大,4月份的时候,上面已经很热了,这里还不到10摄氏度,大家还得穿毛裤呢。很多同志的关节都受不消。”这就是考古,每天十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在一个十几平方米天空下一呆就是大半年,还要忍受温、湿度的频繁更迭,但这都无法影响他们什么,当他们指着坑底新出土的一堆随葬器物给我们讲述尘封已久的历史时,谁都知道,那言语间有全部的满足。 墓地里究竟有什么 西周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历史的步履已经越过了近3000年,那么久远的历史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些大型墓地又给世人展示了什么? 在六个多月的发掘中,3座大墓重见天日,考古人员谨慎地说,挖掘工作还在进行,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但从他们已知的发掘中,许多的文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省考古所负责该项目的吉琨璋老师为我们揭晓了这几个月中他们的收获。在1号墓中,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椁室内出土的荒帷,从出土的情况看,当时是套盖在外棺上。它之所以得以幸运保存,专家推测可能在下葬不久,椁室内多次进水淤土,位于棺椁之间的荒帷便被淤土封护住了,这便为荒帷的保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便有了这千年奇遇。 在墓底,记者看到西、北壁保存相对较好,东面保存最差,基本仅剩下面的局部,专家们说目前保存下来的总面积有10平方米左右。荒帷整体是红色的丝织品布,每幅布布幅宽约80厘米,总高约1.8至2米,在布的外面是非常精美的刺绣图案,图案内容主题是凤鸟。北壁的画面图案保存较为完整,可见3组大小不同的鸟纹图案痕迹,是成组的图案的组合,图案中间是一个大凤鸟纹的侧面形象,在大凤鸟的前后,分别是上下排列的多只小凤鸟,这样的图案造型与常见于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凤鸟纹饰风格相同。对于这个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墓内装饰图案实物的发现,考古专家十分激动:“过去只是史料中有,而任何考古材料中都没有见到,现在我们终于发现它了!” 1号墓内随葬的玉器有骨牌玛瑙联珠组佩、玉璜玛瑙、串饰等,其中的骨牌玛瑙管料管组佩达6组之多,骨牌上镶嵌有绿松石图案,玉璜无论是玉质还是纹饰均非常精美,为上乘之作。最近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鼎、壶、甬钟、盘、、觯、鬲等。以及大量漆器和竹篾编织器,漆器器型有簋、壶、豆等,上面镶嵌有蚌泡、蚌条等,非常精美。漆器在北方发现很多,但限于条件,大多没能保存,这次大量的发现实属罕见。 2号墓并排于1号墓的南部,总体规模略小于1号墓,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有铜鼎、簋、尊、觯、盘、?、爵、卣、、甬钟等16件青铜礼器,器物特征表明时代约为西周中期穆王以后。 3号墓位于2号墓南60余米,为不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该墓被严重盗扰,在墓圹周围共发现了至少8个盗洞,其中有5个盗洞深入墓底对该墓实施了盗掘,盗洞底的最大直径甚至达到3米。尽管如此,考古专家们在发掘该墓中仍然获得了重要资料,盗洞中残留有玉鱼、玉蚕、玉龟、玛瑙管等,应是成组玉佩上的构件,更值得庆幸的是,盗洞中留下了一件完整的铜鼎和一些玉器,对判断该墓的时代至关重要,该墓时代约在西周早期。另外几个墓中均有殉葬现象。 谜团重重绕墓葬 横水西周墓位于绛县横水村北部的坡地上,周围地理环境北倚绛山,南望涑水和中条山,地貌状况北高南低,地势缓缓而下,背风、向阳、近水,是古人理想的居址和墓地选择地。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一个地理问题首先开始困扰考古工作者,在西周时期,这里究竟是哪里的属地呢? 这个困扰的由来正是2号墓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在2号墓发掘的鼎、盘、尊和提梁卣内均有铭文,共计近230个字,其中,鼎和盘上的铭文有“伯作宝鼎…其万年用永”、“伯作宝盘其万年用永”,按照对西周金文通常的读法和理解,“”应是国名,结合后面的“伯”字,该国应是较晋国低一级的诸侯国,这对了解西周时期这个地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也为考古专家初步推断这里可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小封国提供了关键证据。然而如果照此理解,这里将是一个被称作国的地方,而“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没被提到,难道这里是一个被历史淹没的角落吗? 其实困扰考古工作者的“谜”远不止这一处。再说墓主身份的认定,横水墓地1、2号墓的情况类似于曲沃北赵已发掘的晋侯墓地,是一组夫妇并穴合葬墓,从墓葬方向、形制、葬俗、时代等方面看,这一对有斜坡墓道的大墓与曲村北赵晋侯墓葬一样,应该是国君级别的夫妇并穴合葬墓。然而,从1、2号女主人、男主人的墓地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却发现,无论从墓地的规模还是随葬品的规模,女主人墓的级别都较男主人墓要高,比如在1号墓中发现了5只随葬的鼎,而2号墓中只发现了3只,鼎是古代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鼎的数量越多,说明人的地位越高。难道在当时的奴隶社会中,女性比男性的地位高吗?这该怎样解释呢? 同时引起考古者兴趣的还有1号墓葬中发现的捆绑在棺外的粗麻绳,由于椁底至今没有发现衬垫物,所以这些人手腕一般粗的麻绳的功用也让考古专家们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历史的谜团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破解,而横水西周墓究竟还会给世人带来多大的惊喜,等待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记者范璐文/图) 信息来源:山西新闻网 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