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某报载:一股古玩收藏的热潮正在民间悄然兴起,面对这种情况,文物专家却表示了一种担忧并呼吁,全民收藏古玩不宜提倡,还妄下断语说“捡漏”的时代已经过去。看完这则报道,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如今“捡漏”是比前些年难了,但也要具体藏品具体分析,笼统地说“捡漏”时代终结,未免过于武断。
现在我国正处于第四次收藏热潮,人们的收藏触角早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过去讲究收藏古董、名人字画、玉器,现在可以说无可不藏,连环画、电影招贴画、报刊、杂志、粮布票、“文革”物品、烟标、像章、年画、课本、画册、书信、奇石、标本等等,有的已经填补了国家收藏的空白。搞古玩收藏无所谓冷热,古玩行从来就是看热不热,如果说现在一件古董拍卖到100万元的高价是热,可是多年前一些藏品就有如此高的价位了。实际上,入古玩行的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远非现玩所能比及。古玩是非普通大众所能玩得起的,没有足够的资金、眼光、经验就盲目跳入其中不被淹着才怪。实际上收藏界没有傻瓜,藏友有时交点“学费”在所难免。
“捡漏”,是一个经常发生的故事。随着大众收藏意识的觉醒,“漏”是比以前少了,但是根据一些友人实际操作的经验看,“漏”什么时候都会有,什么时候都会出现。为什么这样说?对于同一件收藏品,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谁会说一个清花大盘到底值多少钱,就是拍卖行在估价时也是留有一定的余地,如定价5万至7万元,上下差出2万元,拍卖行尚且如此,民间交易更不例外。一本“文革”时期群众组织出版发行的漫画连环画,虽然无定价,但因是异形本,仅印刷数百册,河北一藏友用百元的价格购入,随后加价200元卖给南方一藏友,南方藏友又加价300元卖给一收藏大户,收藏大户又出让给国外一位华侨收藏家,这一倒手,收藏大户净赚1000多元。由此可以看出“漏”就是眼力,有多大眼力就能捡多大的“漏”。其实“漏”何时都有,关键是要有好的眼力和心态才能捡到。(袁云川)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