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对“碗礁一号”进行打捞(资料图片)
“其实,打捞‘碗礁一号’是不得已而为之。”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在最初被发现时,出现渔民哄抢文物的情况,导致打捞工作不得不进行。
据了解,我国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商船由广东、福建等沿海港口码头出发,纵跨南海、横越印度洋,至东南亚,甚至是非洲,将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带回西方香水、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郑国珍告诉记者,福建沿海肯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福州、泉州等一些重要港口都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商船停泊港口。因此,在整个福建海域分布着大量像“碗礁一号”这样的古沉船。而那些已经被发现的古沉船具体分布地点、数量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是必须采取保密政策的。对于这些古沉船,他并不提倡进行考古活动。“考古打捞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破坏的过程。”郑国珍说。
郑国珍认为古沉船的打捞活动其实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包括平潭“碗礁一号”古沉船。如果说不是因为出现了当地渔民对“碗礁一号”古沉船上的文物进行哄抢的情况,他更希望这艘古船能够永远留在海底,保留着人们发现它时最原始的样子。郑国珍告诉记者,考古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将沉在水底的东西打捞上来,其实,将这些文物保持原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研究它,其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要比打捞出来后更重要。
“和地面上的文物一样,这些淹没在海底的沉船也应该完好保存下来。从这些文物在水下所存在的最原始形态,我们能源源不断地从它们身上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这些文物一旦被挖掘,它们也就改变了原来所保存的模样,能提供的信息源也就中断了。如果能将这些水下沉船好好保留下来,等到将来技术发展了,完全可以像地面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一样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对人们来说,那将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而且是可持续性的。”郑国珍说。
其他沉船考古发现
泉州“溜石”沉船遗址 位于与泉州市区一江之隔的溜石村“江上塔”下,是一艘清朝晚期的商船。2002年11月18日,对该沉船遗址的考古探测结束,估计沉船长30米、宽七八米。
连江定海沉船遗址 上世纪70年代后,连江定海村群众在附近海上作业时,不断打捞出大批文物。进行水下考古调查,结果发现陶瓷器1000多件,包括大量的黑釉盏、黑釉壶和青白釉碗、盘等,并发现船体构件和海洋软体动物附着在船上的胶结遗物,从而表明白礁附近海底是一处宋、元时期的沉船遗址。
长乐大祉水下沉船 1996年10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会同福建省水下考古队员,进行了长乐大祉水下沉船的调查工作。
“阿波丸”号沉船 二战后期,日本万吨巨轮“阿波丸”在我国台湾海峡的牛山海域遭美军潜艇袭击后沉没。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漫长的打捞。时至今日,“阿波丸”谜团仍未完全解开。
重大考古发现
旧时器时代
代表作: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考古队对万寿岩的两个洞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出土了800余件石制品和少量骨、角制品以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灵峰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的石器,经过铀系法测年距今约20万年,这意味着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约20万年。
新石器时代
代表作:昙石山文化与牛鼻山文化
东部沿海地区,从最初的闽江下游区域开始,相继在闽侯境内发掘了昙石山(1954)等遗址,在福清境内发掘了东张遗址。这些遗址文化内涵相似,但又不同于中原及北方地区同时代的新石器文化,有浓郁的东南区特色,故被考古学界命名为“昙石山文化”。
1988-1990年,宁德浦城牛鼻山遗址,发掘墓葬19座,灰坑8个,出土石器、玉器、陶器等文物300多件。成为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典型的文化遗存,被称为“牛鼻山文化”。
青铜时代
代表作:黄土仑类型文化
我省的青铜器发现不多,年代较晚,上限年代约在商周时期,下限到闽越国的形成。
在闽江下游地区,继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闽侯黄土仑遗址发现19座墓葬,出土了一批具有浓厚地狱特征的陶器群,被称为“黄土仑类型文化”。1996年在昙石山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残片,并在陶器群中发现了仿铜器装饰的风格,从而确定其已进入了青铜时代。
战国秦汉
代表作:武夷山“闽王城”
1958年,全省文物普查队在武夷山市三姑发现汉代遗址,按福建地方志记载:此城为五代王审知建筑的“闽王城”。但在考古调查所发现的情况以及试掘结果,推翻了地方史志的记载,证实了这是一座保存相当完好的汉代古城址。1980年,正式发掘开始,考古队不断发现了制铁作坊、宫殿建筑群基址等。
晋唐五代
代表作:福州刘华墓
建国以来,我省共发现了西晋至五代墓葬200多座,范围遍及全省各地,而以闽北、福州、闽南沿海地区较为集中,且往往以墓群形式出现。
其中,福州市北郊新店乡占坂村发掘的闽王王延钧之妻刘华墓葬于唐长兴元年(930)。早年被盗,仅出土一组陶俑和一些陶瓷器以及铜铁器。陶俑共有48件,继承了我过盛唐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五代十国时期保存至今的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和实物资料。墓中还出土了三件孔雀蓝釉瓶,在我国同期窑口中从未见过,而与伊朗发现的公元9-10世纪的陶瓶相似,当是从伊朗输入的陶器,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
宋元明清
代表作:以瓷器发掘为主
建国后,我省发现了一大批宋元墓葬、建筑基址、窑址。主要有:南平建瓯北苑御焙遗址,莆田林泉院遗址,福清东张少林院遗址等。
福建明清时期的考古发现表现为兴盛的陶瓷生产与外销,以及由建筑基址、名人墓葬等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内涵。其中,东山岛冬古湾沉船遗址,后经确定为郑成功古战船。并于2004年7月中旬正式开始挖掘。这也是福建为数不多的水下考古之一。
信息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