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平创办的温州博古斋竭尽全力保护了不少民族文化珍贵遗产,开辟了一些未被官方机构认可的新领域,为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图为他在收藏间整理藏品。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明的缩影,是不可再生的艺术珍品,是研究考证古代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城乡建设的开发,一大批埋藏在地下的珍贵文物相继出土。这些文物或被有关部门收藏,或散落民间,或流失海外,或遭毁灭损坏。在中国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温州,有一位倾毕生精力、财力收藏保护国家文物的传奇人物,他就是浙江省温州博古斋董事长、民间收藏家陈纪平。
陈纪平的传奇在于他这一生所经历的多种职业如插队、矿工、放射科医生、摄影等等,没有一个是能发财当老板的。但他却能用极少的财力在很短的时间里,创造了收藏界的奇迹。
1992年在法国,一位业界的台湾朋友带他去巴黎拍卖行观光,那里汇集了世界各地和各时期的文物,其中有不少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珍品。看到珍贵的中国文物被外国人拍出的天价,令他大为惊讶,这对于当时飘零异国他乡的陈纪平是怎样刻骨铭心的一幕!拍卖结束后他便萌生了收藏中国文物古董的念头。没钱买书,他一头扎进书店,一看就是一整天;观摩古董,他用放大镜一件件仔细看直到眼睛疲劳为止;国外拍卖行天天拍卖,他也风雨无阻,天天到场学习。巴黎近八年的艰苦努力,让他好像真正读了一所古董大学,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淀使他锻炼出异常敏锐的专业目光,这是他在国外最大的收获。
走进温州博古斋,造型奇特、做工精湛的惊世藏品,令人瞠目结舌,蔚为壮观。他的收藏有两个特点:其一,不为小利益所驱动,着重收藏艺术性强但未被社会认可的历代艺术品。如在他收藏的数以百件的辽代金镶玉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和明成化瓷器等均是暂时未被普遍认可的精品;其二,藏品规模大,品位高,成系列,以玉器、陶瓷居多,年代跨度几乎涵盖了有人文迹象的所有时期。如良渚文化玉器,西周玉器,春秋战国玉器,南北朝玉器,辽代金镶玉器,辽三彩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宋青花瓷器,元青花瓷器,明宣德瓷器,明成化瓷器等多种系列藏品。
不到十年工夫,陈纪平何以能收藏如此浩瀚的古董精品?
陈纪平讲了六个字:观念,眼力,机遇。
谈到观念,陈纪平认为要用发现的眼光对待收藏。考古界的新发现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了人类历史,收藏界也应如此。只收藏人们认识的器物并不是收藏的高境界,而以探索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保护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才是收藏的至高境界。从国际艺术品拍卖行业反馈的信息显示,多数人认可的器物不一定值钱,而多数人不认识的器物却有可能创拍卖新高。一些在国内得不到承认的中国艺术品却被国际拍卖行拍出极高的价格便是最好的见证。所以人们在对艺术品的认识上应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既要接受书本和专家的知识经验,又要勇于大胆地涉足未见过的器物。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间文物收藏异军突起,避免更多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眼力,是收藏古董最起码的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陈纪平的确有一双超乎常人的慧眼。他说自己的收藏是七分眼力,两分运气,一分财力。但好眼力非三两天能练就,它须具备见识广、悟性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品行良好等多方面的条件。陈纪平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加上他严谨的学风,刻苦的钻研,执著的追求,自然便能做到眼力不凡了。他收藏有一个造型奇特的金镶玉器系列,但当时几乎无人敢认。凭着经验和眼力,陈纪平断定这是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艺术品。后经研究推断,这批文物为辽代帝王之物,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元青花在国际收藏界十分名贵,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元青花。但他凭着自己的眼光和自信,在国内一片打假声中收藏到不少元青花精品。90年代末期,收藏界受“成化无大器”观点的影响,普遍认为凡落款为“大明成化”的大器必为赝品。当藏友得知陈纪平花5000元收购一对明成化时期的青花瓶后,纷纷送来各式各样的精美大盘。他通过对这些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的回青料、“鲜红淡抹绿闪黄”的斗彩表现以及绘画风格等分析,确定它们为明成化瓷器,于是全部将其收购进来。
2004年,在全球华人艺术品投资网站???“雅昌”的艺术论坛上,一位藏友贴出一只釉里红凤首瓶招呼陈纪平,大多数藏友也认为是现代仿造的。但他根据瓶形、发色和画风等外观特征断定为元末明初的器物,于是纷争四起。为了用事实说服藏友,陈纪平花5000元从对方手里买下这只凤首瓶,请他砸碎瓶后将碎片上传网站示众,另将一碎片寄给他自己。经对碎片胎土受沁情况、“糊麻点”现象、凤首的岁月痕迹等分析研究,证实了陈纪平的断定。结论上传论坛后,引来一片赞扬声,也使温州博古斋的人气在雅昌网上一路急剧飚升。
陈纪平的古董收藏,目前已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首肯。不久前,“温州博古斋金镶玉、金镶瓷鉴赏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14名专家均为古陶瓷、古玉器、金银器、宝玉石、宋辽金元文物考古、艺术史、地质学等方面的权威。对一位民间收藏家能拥有如此精美又成系列的藏品,专家们表示“极为震惊”,认为这些藏品“极具研究价值”。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孙学海对这批藏品极为看好。他仔细查阅了相关材料后给陈纪平打电话说:“这批金镶玉藏品应该给予肯定。”对漆嵌螺钿品种,孙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认为,民间收藏模式值得探讨。
向全社会传播文物鉴赏知识,是陈纪平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心愿!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