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玩市场和艺术品拍卖行业蓬勃发展,全国收藏队伍迅猛增长。本月在京举行的古玩博览会创出4天成交额1。3亿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然而,人们的观念和政府行为都难免跟不上形势发展而出现失衡,特别是古玩概念的界定,古玩市场真假的问题及如何依法管理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爆出惊人数字:4天成交额达到1。3亿元,其中主会场国贸中心的交易额近1亿元,是去年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交易额的2倍。其中玉器、瓷器是交易的热门,占交易额的一半以上。开展的第一天,记者在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的主会场国贸中心,亲眼目睹了盛世收藏者们将大把热钱砸入古玩收藏市场的场面。
盛世贵收藏
离开展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参展商们已经私下互相开始交易了。记者在海外回流的古玩艺术品展位看到一对清乾隆年间的双耳瓷瓶已经被一位参展商买走,旁边的两个摊位也已经有人在成交了,只看古玩商们成捆成捆的在那里点钱。在展厅门外的那些收藏爱好者们因为不是参展商,无法提前进入,只能在门外翘首等待。一位自称是下岗工人的张先生求记者提前把他带进去,说怕进去晚了好东西就看不见了。他告诉记者:“现在干这行的特挣钱,参与的人也很多,不懂的、手里没玩意儿的不会上这儿来。”据他介绍:“我在这里买到那里卖,一年下来至少也能挣几万元。”记者看到,古玩艺术博览会涉足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古玩瓷器、名人字画、珠宝首饰、书籍善本、文房四宝、青铜器皿、玉器、美术陶艺、古刀剑等各种收藏品和艺术品及工艺品。一些不起眼的镇店之宝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看来,“盛世贵收藏”这句老话在当今显得格外贴切。
收藏作为一种时尚和保值升值的途径,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经济生活的一种理财手段。业内人士分析古玩投资热的原因认为:我国经济形势持续稳步发展,居民手中的闲钱多起来;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一些企业家也加入到收藏行列中来,促进了收藏品的流通;在股市不明朗,房地产等投资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收藏市场的不俗表现无疑成为投资人眼前的一个亮点。文物、玉石珠宝等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投资者认为,古玩艺术品将来肯定有升值的空间。在这种理念下,投资古玩艺术品被一些投资者看好和关注。博览会上这么火热的场面怎不让人心动?成捆成捆的钱往里砸又怎不让人为他们捏把汗?
古玩概念的界定
何为古玩?古玩的概念如何界定?为什么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有现代玉器、有现代珠宝首饰、有现代工艺品和现代字画?就此记者采访了古玩市场的有关专家。
据了解,1982年,现行的《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法律明确规定,除文化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即国有博物馆和国营文物商店)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从而彻底封死了民间一切文物流通的渠道。关于上市文物年限的规定,1992年,为了加强对逐渐自发兴起的文物旧货市场的控制与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又明确规定,1911年以前的物品以及1911~1949年之间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品只能由国家文物商店经营,1911~1949年的一般物品在实行文物监管的前提下才能在旧货市场销售。这等于对国营文物商店和民间文物旧货市场的经营范围分别作了划定。说白了,古董店不能经营出土文物,古玩市场“明”的只能玩传世品,在传世品中文房杂项较其他文物不显眼,是古董圈惟一能玩、能经营的古董品项。
如今由于市场的需要,古玩的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限于古代文玩,而且包括继承传统文化的现代美术品和现代工艺品,特别是珠宝作为反映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传统饰品很快进入了古玩市场。因此古玩的外延已经扩大,成为典藏艺术品的代名词。收藏界用“没有什么不可以收藏”来形容时下收藏种类之广泛,实不为过。收藏界这种观念的演变对古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两拨千斤的推动作用。精明的古玩经营者都在不断扩大其在市场的经营种类,以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一些古玩市场就此确定了以“传统古玩、古董、珠宝、工艺美术品、礼品、书画家个人画廊及民间艺术家个人手工作坊”为经营主项的经营策略。由此,古玩市场成了典藏艺术品市场,其中难免会有假货。
古玩市场打真难打假
古玩市场的打假问题,其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规范、如何管理的问题,也就是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备的问题。在古玩市场谁公开拿着秦汉瓦当、陶器、陶俑、西周青铜器在市场上出售,一定会招来大麻烦。真东西不准卖,而大量售卖这些文物的仿品赝品自然就高枕无忧了。于是出现了打真不打假的现象。也有一些人同意古玩市场不打假,认为这些“假”的东西能大量存在,是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有利于普及收藏知识,扩大收藏者队伍。但仿品应标明真实性质,合理定价。古玩无价,古玩行的货也无明码标价。古玩有真有假,鉴定者的眼力不一样,看法自然有别。有人看真、有人看假,买主看真、卖主看假都有可能。如果是真东西,被人买走,就叫“拣漏”;如果是假东西,被人买走,就叫“打眼”,统统不能称之为骗人或受骗,双方都认为是眼力问题。这是古玩行的行规。故意骗人则是故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甚至设圈套诱人上当。加工仿制品并无恶意,但以仿制品冒充真品就属欺诈行为,属于职业道德或不法行为。
如今玩家云集,以投资为目的的人不计其数,对古玩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受国家禁令限制,文物不准入市交易,可经营品种很少。真东西找不到,假东西自然多。古玩市场面临的这些问题,影响了民间收藏活动的发展,因而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古玩市场和销售对象的合法与非法如何界定?合法收藏如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现在有些模棱两可,叫人无所适从。因此,广大收藏者呼吁制订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收藏法,古玩市场、民间收藏馆等相关的法规都应颁布,并逐步完善。只有制定了科学而完备的法规,并使之具有透明度和权威性,在此基础上印发《古玩市场法规手册》,把界限厘清,才能做到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只有这样古玩市场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