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假玉和假古玉不知迷了多少人的眼。周泽西摄 中国历来是一个玉文化发达的国度,国人佩戴玉饰和收藏玉器的传统经久不衰。但时至今日,大多数有品位的传世古玉早已被各级文物部门锁入 “深闺”。少数美玉偶然流入市场,一出现就被淘宝者中有缘者收入囊中。因玉器收藏爱好者队伍庞大,美玉难求,赝品便自然泛滥。在玉器地摊市场中,赝品占了绝大部分。 越南购回假“国宝” 在本报“收藏警示系列报道”第一篇刊出后不久,苍南一读者给本报“党报热线”发来了一组图片,称是当地一名做生意的张先生在越南看到祖国的文物,出于爱国之心而将之购回收藏的。他还说,张先生向来喜欢收藏,家里瓷器、字画、玉器等文物是洋洋大观。 发过来的图片有几只寿字纹的碗和一个玉香炉及一个玉册。碗是粗制的陶瓷不说,玉香炉和玉册,略具玉石知识的人一看,就知是用下等的岫玉制作的仿古旅游工艺品,工艺粗糙。这些东西在本地地摊市场上随处可见,值不了几个钱,而张先生竟花了几千元。张先生的爱国热情诚然可嘉,但钱却实在花得冤枉。 玻璃制品当玉石 瑞安的林先生今年30出头,是个生意人,爱好古玩收藏。他听人说收藏玉器不仅可以保值和升值,玩玉还可以健体养性,因而对玉器更是情有独钟。 这些年,陆续有一些河南籍的古玩小贩来瑞安的玉海广场一带摆地摊,摊上经常有各式玉器,林先生一有空就去淘宝。一来二往,林先生与几个小贩混熟了,双方交换了电话。后来,小贩不时送货上门,林先生家里的玉器藏品也一天天地多起来。不久之后,林先生家里花三五千元、一二万元买的尺把高的玉器已是琳琅满目。 一次,林先生听说温州收藏协会有定期鉴定,便收拾了一箱的玉器来市区鉴宝。行家鉴定后,这些小贩口中信誓旦旦的“ 和田玉”,除了一两件是市场价位较低的青海玉和岫玉外,其余都是玻璃制品,让林先生傻了眼。 玩玉应当先知玉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常见的玉种有新疆 和田玉、辽宁岫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等,其中尤以新疆 和田玉最为名贵。和田玉在中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曾长期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和田玉质地十分细腻,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分为白玉、青玉、黑玉、黄玉和碧玉,其中以羊脂白玉为极品。在经过几千年的挖掘后,现在和田子料已经非常稀少了,而市场上对和田玉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导致近几年原料价格连年翻番。极品的和田子料价格从去年的25万元/公斤,涨到今年的100 万元/公斤。一般的和田子料也从去年的2万元/公斤,涨到今年的5万元/公斤。虽然市场上玉器真品日渐稀少,而卖主抓住买者的“捡漏”心理,低劣的行骗伎俩却屡屡得逞。试想一下,已经发展多年日趋成熟的玉石市场,那些索价3000-5000元的大件玉器,还能是真品吗?难怪有人花40余万元在一家古董店买到75 件古玉,有商、周、汉代的玉璋、玉刀、玉龙纹器、玉剑饰、玉冠等,后经文物部门鉴定全部是赝品。 鉴古辨假最重要 据市博物馆馆长金柏东介绍,收藏玉器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各种玉器的质地、各个时代玉器的制型和雕工、各种环境下玉器的沁色和包浆要有相当的了解。目前古玉的仿造技术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古玉无所不仿。市面上的赝品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玉、汉代出土玉、良渚文化玉等,大部分来自浙江、安徽、江苏以及河南等地,一般采用熏、烤、烧、煮、炸、蚀、沁、酸蚀等工艺做旧。由于玉器石料本身就是“老” 的,因此仅凭其雕工、皮壳和包浆来辨别真假确实困难。非精于鉴别者,极易为其所骗。因此,收藏者千万不要被地摊摊主的花言巧语蒙蔽,在购买地摊的古玩时,要与家人和懂行的人多商量商量,避免上当受骗。 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亮告诉记者:鉴于目前我市玉器收藏市场比较混乱,市收藏协会正在积极联系故宫博物院的资深玉器专家,来温州进行玉器知识讲座和现场鉴定。 来源:温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