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庆 深圳卓玉收藏馆馆长
刘申宁 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民间收藏家
钱飞鸣袁磊 深圳商报记者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10月23日,一件属于乾隆玩物的双耳瓶拍出了1。15亿港元的全球最高价。与此同时,深圳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故宫国宝展览中,价值上万元的仿制品受到市民的追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的收藏大军已拥有七八千万人。深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古玩市场以来,古玩收藏就成为不少人投资的一种方式。和过去国人修身养性的收藏原则相比,眼下的收藏热明显带有投机成分。不少人担心,这种偏差将会给中国的收藏品市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
收藏的真谛在于修身
记者:央视有一个《鉴宝》节目,每期都有许多民间收藏者亮出自己的珍藏,但其中期待“暴富”的倾向很明显。当前收藏者显露出比较浮躁的心态,这是否意味着收藏品市场陷入了误区?我们应该怎样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王跃庆:眼下确实存在一些“一夜暴富”的心态,这肯定不是理性行为。收藏的价值在于人文之心,收藏者的学识和修养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收藏品的价值。“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收藏的真谛在于修身。
收藏品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而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模式。古人的心头之好、掌上明珠,提供的是心理满足,绝非简单的财富收藏。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普通市民是很难进入收藏界这一行的,因为这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
刘申宁:现在国内收藏市场上“投机”的成分比任何时期都严重,媒体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现在有个不好的倾向是,有些收藏者利用媒体进行炒作,忽视文物的收藏价值和艺术品美的意韵,而只强调其市场价值,把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价格上。
艺术品收藏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同时又要有一颗平常心。
“热钱”搅动收藏市场
记者:瓷器创天价,油画受追捧,中国艺术品走红国际市场。来自国际的购买力主导了中国收藏品的价格走势,这是否真实反映了中国收藏品的价值?购买力是收藏品市场的主导因素,我们如何评价国内的购买力?
刘申宁:只有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文化层次、鉴赏能力提高了,收藏市场才有完善的前提。目前我们的各项指标还达不到收藏市场要求的标准,可以说我们的收藏市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国内收藏热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股票市场不旺其他投资工具缺乏的情况下,有些热钱流向古玩市场,甚至有部分人士用炒股票的心理来收藏艺术品,暴露出浮躁的投机心态。
王跃庆:对于收藏品市场而言,追捧是重要的支持条件。我们欢迎国际炒家,但是国际炒家并不能对中国收藏品做出全面的评价。比如中国古瓷价格走高,这完全是因为英国收藏家对此关注;再比如美国收藏商喜爱中国现代画,一批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相继价格看涨。但是中国收藏并不仅限于瓷器、青铜和字画,还有很多领域并没有国际炒家介入,比如玉就是一个。
盛世收藏,中国收藏家现在已经呈现群体性崛起。中国字画近3年价格看涨,这就是中国自身市场的力量。
深圳市场需进一步做大
记者:在业内,深圳拥有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毗邻香港的优势也让很多人认为深圳能够成为中国收藏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跳板。但是深圳目前在国内影响不及西安、成都等地,更不能和北京、上海相比。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应当如何清醒看待在收藏市场的定位?
王跃庆:我在1991年就来深圳从事收藏品买卖,对深圳收藏品市场还有所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深圳在1996年前后是中国最火爆的市场。当时股市吸引了大批国内资金,而且境外资本也开始进入,两者共同做火了市场。但是深圳收藏品市场也有着缺陷,那就是不规范,复制品、仿制品至今仍在遍地开花。
在中国古玩界,深圳和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深圳的优势在于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台湾和香港的收藏名家,本土收藏家的崛起也是重要因素。尤其是玉文化收藏品方面,深圳在全国独领风骚。在深圳古玩城这个市场里,台湾刘氏兄弟、香港蔡氏家庭以及后起之秀的深圳卓氏家族已经形成三驾马车。
刘申宁:只有真正具有艺术价值、能流传久远的文物才是有价值的藏品。而深圳藏家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形不成牢固的藏家队伍,这也不利于收藏品市场的形成。
收藏市场本身也需要规范化管理,而深圳缺少权威鉴定机构,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以关注。
来源: 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