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专用的葬服,在汉代文献中,一般称为“玉匣”或“玉柙”,也有的称之为“玉衣”。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缕玉衣”(如上图),这套玉衣由头套、上身衣、两袖筒、两手套、两裤筒和两只鞋组成,全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片,是用丝缕和麻布粘贴编缀而成的。玉片的玉质欠佳,色泽混杂,形状多为长方形和方形,也有三角形、梯形和五边形;玉衣的躯干部分(包括上身衣、两袖筒和两裤筒)十分规整,颜色鲜艳,它是将玉片贴在麻布衬里上,再用红色丝带在表面对角粘贴而成的,其玉片大多是利用边角玉料和废旧玉器切成的小玉片;两头套、两手套和两只鞋子则是用红色丝线串起打磨光滑、边角钻孔的玉片,里面再以丝绢衬贴加固而成。玉衣的上身衣为对襟式,分为前片和后片,十分有特点。 玉衣出土时,编缀玉衣的丝线已经朽烂,两千多片玉片散落在墓室里,后来经专家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将它修整复原。据专家鉴定,玉衣的部分玉片的外观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玉器相似。 人们常说:玉可以避邪。而汉代时,古人认为玉可以使尸体不朽,故皇帝和贵族们死后都穿着它入葬。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土的玉衣已有十多套,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南越王的这套“丝缕玉衣”比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制作还要早10多年呢。 据史书记载,以玉衣作为殓服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盛行的,到东汉时,玉衣已明确分为金缕、银缕和铜缕三个等级。曹魏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为防盗墓,废除了玉衣制度,而考古发掘中也再没有出土之后的玉衣了。(傅京芳)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