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化稻米
刻画符号
“王何之印”
环壕聚落
石刀、鼎、陶罐和玉器等几百件几千年前的文物终于重见天日!12月23日上午,记者从胶州市赵家庄遗址和汉墓群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此次考古发掘获重要成果????出土的大口尊残片上的“刻画符号”印证了早在5000年前山东半岛就有人类生活,而令人惊奇的是,专家还发现了 4000年前的370粒炭化稻米和较多的小米!
12月23日上午,在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认为,赵家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的发现彰显了青岛地区在中华文明构筑过程中的地位,印证了5000年前青岛就有人类居住;龙山文化玉器、蛋壳陶、水井和稻作遗存的发现说明赵家庄遗址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聚落中心,东周时期仍是一个重要的环壕聚落。
今年5月至8月份,为配合济南?莱芜?青岛(济青二通道)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山东省文化厅的领导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青岛市文物局、胶州市博物馆联合对胶州市赵家庄遗址和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赵家庄遗址位于胶州市里岔镇赵家庄村南,属于青岛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 10万平方米。这次发掘约 3000平方米,清理发现了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
这其中,大汶口文化遗迹主要有灰坑(包括部分窖穴)、墓葬和灰沟,出土遗物有红陶折腹鼎、盆、罐、器盖、大口尊等。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文物约800件。其中陶器约 600件,器形规整,制作精致,主要种类有鼎、罐、盆、杯、壶、蛋壳陶杯、盘等。口部带流、腹部有耳的器型较多。石器约150件,主要有斧、锛、铲、镰、刀、凿、纺轮等,其中作为收割工具的双孔石刀数量最多。还出土少量玉环、璜、铲,骨锥、簪、管和饰件。
而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遗址中南部,共清理遗迹单位350多个,包括房址、灰坑、柱洞、水井、墓葬等。房址平面呈方形,四周一圈柱洞。有的柱洞底部放置石块作为柱础。灰坑数量最多,出土大量可复原陶器,包括成套的炊煮器、盛食器和酒器。水井平面呈圆角方形,口大底小,距底部约1米深处保存有“井”字形木框架,水井底部出土10余件完整的汲水陶容器。墓葬均为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基本环绕在居址四周,成排分布,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鼎、壶、罐、盘、杯、蛋壳陶杯等。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传荣所长告诉记者,赵家庄汉墓群的墓葬年代主要集中在两汉时期,个别墓葬延续至魏晋。赵家庄汉墓群的发掘基本搞清了鲁东南地区大型封土墓的结构,揭示了家族墓的埋葬特点,对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埋葬制度和青岛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已经发掘的同类封土墓还有日照市海曲、胶南市河头、丁家皂户、沂南县宋家哨、侯家宅子等墓地。
出土珍贵文物
陶器
蛋壳陶杯
铜镜
玉璜
束发器
石刀
炭化稻米:四千年前的口粮
沧海桑田,时光飞逝。370粒炭化稻米和较多的小米虽然深埋于地下墓穴几千年,但还是被专家的慧眼“挖”了出来。
专家们在对45个遗迹中的灰坑、窖穴采集浮选土样时,意外地发现了 370粒炭化稻米和较多的小米。虽然年代久远,但稻米纹理清晰,大小不一,有的残存稻壳。另外,还发现了可能与稻作有关的遗迹现象,如蓄水坑、纵横交错的水沟等,是否与稻田有关,目前正在分析、鉴定和论证过程中。
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分析说,在高纬度地区发现几千年前的水稻,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大量炭化稻米和稻作遗存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距今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山东地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并食用水稻。对于研究山东稻作农业的起源以及气候环境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刻画符号:人类生活的胎记
12月 23日上午,展台上一件看上去极为普通的大口尊残片上一道清晰的“刻画符号”引起许多专家的关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传荣告诉记者,“刻画符号”,印证了赵家庄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时期是比较重要的中心聚落。他分析说,大约在5000年前,遗址处已经有人类半穴居生活(专家分析认为还没有完全建草房,很可能还生活在半依附于地下洞穴的状态)。“‘刻画符号’是人类生活留下的‘胎记’,这将山东半岛的人类生活历史从三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推进了1200年,大约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
一枚印章:证实墓主人姓王
“赵家庄遗址的墓地墓葬封土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先后出土了许多瓷器、镏金铜器和玉器等,墓葬主人应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传荣向记者介绍了有关发掘情况。
他说,考古队员意外地在5号封土内发现了一枚铜钱大小的印章,经过处理后,上面清晰地显现出“王何之印”的字样,据此,考古专家分析认为,该封土墓可能为王姓家族。
市文物局魏书训局长告诉记者说,遗憾的是“王何”究竟是何人,有关史料上并没有相关文字记载。他认为,“王何”很可能是王氏家族的一名成员。
环壕聚落:现先民生活原貌
“从目前发现的水井和稻作遗存说明赵家庄遗址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聚落中心,在东周时期仍是一个重要的环壕聚落。”考古发掘队领队兰玉富先生说,
兰玉富说,东周时期的遗迹主要有窖穴、环壕、水井、墓葬等。环壕围绕在遗址周围,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壕沟的出入口在西南角,通向河道;壕沟剖面成倒梯形,底部有两道沟槽,应是清淤活动形成的。窖穴数量较多,集中分布在环壕南侧。“东周时期环壕及大批窖穴的发现,真实地再现了四五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原貌。”(记者 周辉 )
来源: 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