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忙着挖地基的良渚镇安溪港南村康家宅地工程前两天突然停工了,还意外地拉起警戒,架起护栏,当地派出所24小时轮流值班。 原来是康家挖出了宝贝。4月21日傍晚,当康宏果的老父一看到儿子带回来的几块圆盘后,禁不住叫出声来,这是良渚玉器。康家随即将圆盘主动上缴给文管局。 文物出土地点马上得到了保护。前天,考古人员在现场发掘出土良渚文化玉琮、玉璧、玉锥形器及一批陶器,其中部分器物因地质原因朽毁严重,多数器物保存状况较好。 掘地基挖出重量级宝贝 记者来到地处良渚镇安溪工业园区内的康宅工地。现场被开挖出面积约200平方米、深近2米的方形大坑。 大坑底部靠西面有两个并排的长方形棺木坑,两棺木坑大小相等,长约2。5米,宽近1米。 康宏果告诉记者,发掘当天,有专家表示,如此大的墓葬在良渚当地较为少见,墓主应该是贵族。 “21日下午5点多,挖土机一斗下去,挖出了几片圆盘一样的东西。我感觉不是普通的石片,马上带回家给父亲看,他是良渚文化协会会员。傍晚6点多,我们联系了村里的文保员,很快,专家就赶来了。”康宏果说。 保护发掘现场彻夜难眠 康家挖出宝贝的事情一下子在村里传开了,很多人赶来看稀奇。“当天晚上起,我就没敢离开过工地,叫了一个民工帮我一起看着,就怕消息传得太快,有人会连夜赶来盗挖。” 就这样,康宏果不眠不休地一直守了两天两夜。“有很多人赶过来看,说起来是看热闹,但不排除有文物贩子混在里面,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就怕出事。” 接到康家报告后,良渚遗址管委会主任张炳火等立即赶赴现场,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规模的良渚文化墓葬。省考古所接报后,与管委会联合对该地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告诉记者:“初步判断,该墓葬属良渚文化中晚期,处于良渚遗址边缘,对研究良渚遗址中晚期分布规律很有帮助。总之,发现在预料之外,但意义重大。” 村民文保意识逐年提高 在采访中,许多村民表示,在良渚挖出宝贝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他们都知道,“这些宝贝属于国家,自己偷偷藏起来,是要进班房的。” 良渚遗址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良渚一带盗挖遗址、倒卖文物现象曾一度猖獗,当地民间甚至流传着“若要富,上山去盗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俗语,瑶山事件成为文物考古史上一次惨痛的教训。但是,经过一系列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项行动,以及政府的宣传教育工作,农民个人建房、企业改扩建等行为在施工前报经文物部门审批,已成为一种当地人的自觉意识。 刘斌对当地村民的文保意识大为赞赏。“良渚遗址有近40平方公里,130多个遗址点,老百姓有这样的意识不容易。浙江有很多未挖掘的文物遗存地,老百姓的文保意识亟待加强。哪怕你只在遗址里挖了个坑,没挖出任何东西,只要经文物部门鉴定,确实有意破坏遗址,就有可能被判10年以上徒刑。” (作者:徐双/丁原波/胡元勇) 来源:浙江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