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古玉新闻

> 皇帝的御带??盘龙纹玉带(五代) [图]

皇帝的御带??盘龙纹玉带(五代) [图]

http://feicui168.com 2008-02-07 11:14:59

  玉带是唐代以后新创的玉器品种,为缀于织物或皮革腰带上的饰物。玉带主要由和铊尾两部分组成,在带身的饰片称作“带”,带末端的圆首榘形玉片称为“铊尾”。这些玉带板背面四角有穿孔,可以缀附在衣带上。
 
  佩系玉带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带板的质地、纹饰、块数不同,来表示品级的高低。
 
  御带龙纹
 
  此件玉带是目前所仅见的唐、五代时期完整的成套玉带,亦是前蜀帝王建的随身御带,可谓无价之宝。它由七块方形带板与一块圭形铊尾板组成,及铊尾皆扁体,玉质洁白温润,每块板上均碾琢龙纹图案,具有浮雕效果。龙头回望,双目圆睁,炯炯有神,龙身卷曲,在云中盘旋,四肢健硕,龙爪刚劲有力。龙的神态生动,为研究中国龙纹的演变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圣德不焚
 
  铊尾背面有阴刻楷书118字,记载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前蜀帝后宫失火,玉料亦在其中,经烈焰烧后依然“温润洁白异常”,王建深为赞叹,命玉工制成“大带”,并记述“夫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向非圣德所感,则何以臻此焉,谨记”,来表达自己对此带的珍爱。

东方之竹??竹筒形螭虎纹玉杯(明代)


  东方美的象征
 
  竹是东方美的象征。对竹的观赏和品味并使之成为一门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传世的竹筒形玉杯有多件,而这件是公认的代表之作。
 
  慧眼神奇
 
  玉杯系选用上等青玉琢制,玉材局部有隐隐约约的褐斑,这本是瑕疵,但其在器外壁自然舒展的延伸,犹如有意剔留的竹青,匠师慧眼独识,化瑕斑为神奇,弄拙成巧,使之变得更加珍贵。
 
  竹节生机
 
  玉杯为扁圆的三节竹筒形,竹节中间掏膛为杯,体向一侧微微弧弯,线条流畅,富有美感,杯底一节作闭口状,并琢有竹根部的圆圈纹,极有情趣。竹节间的圆圈凸弦纹和生机蓬勃和竹枝和竹叶,更是一着神笔,将整个玉杯刻活。
 
  螭虎梅花
 
  竹叶下一只顽皮的螭虎(似龙如虎)正沿着杯壁向上匍爬,从它上探的头颅,胀紧的四肢骨肉和倾力卷曲的尾巴来看,似乎已使尽全身气力,表现出一副想趁主人离开之时,偷品杯中佳茗的憨态。杯把的处理,匠师也费了一番心机,被毛竹紧紧掩住的梅花,好像经不起春天的诱惑,破竹而出,紧紧依附在竹筒上,与竹筒珠联璧合,融为一体。
 
  高贵纯洁的化身
 
  竹与中国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文人之所以爱竹,爱竹形艺术,是因为人们把竹子一尘不染,不畏严寒,高雅素洁的品性作为自己品行的准则,在竹子身上寄托着文人们清高的生活情趣。所以,竹被列为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成为文人生活的影子,赋诗作画的题材。
 
  晋代王献之有“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感慨;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心声;明代于谦作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竹坚贞不拨的性格明志;清代郑板挢更是到了“无竹不入居”和作画“胸中成竹”的地步。
 
  从这件竹筒形玉杯中,我们确能感受到中国人爱竹的情怀。
 
                      来源:中国国家文物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