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精美的玉组佩
3座大墓很可能是两周时期诸侯国国君与两位夫人的墓葬
(记者:杨永林)继去年清理完陕西韩城梁带村19号墓葬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又完成了26号墓的清理,27号墓葬也已见到墓室底部。发掘清理表明,19号、26号、27号3座大墓是成组分布的一组墓葬,很可能是两周时期诸侯国国君与两位夫人的墓葬,其出土文物之精美为前所罕见,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手工艺以及古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
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其丰硕的发掘成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本报也曾作过报道。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在27号墓中,首次发现了我国两周之际的金扳指,发现了我国最早的打击乐器青铜?于,首次发现了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发现的铁刃铜削为陕西地区目前年代最早的铁器,发现的漆木建鼓为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27号墓的墓室底部堆满了数目庞大的珍贵文物,已经可以看到有6鼎6簋,如果继续清理不排除7鼎7簋的可能。
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值得一提的是,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壶盖内侧铸有铭文,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另外,26号墓还出土了一件玉猪龙,属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距今5000年,器型巨大,保存完好,高14厘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出土地点最为偏南的大型玉猪龙。由189颗玛瑙珠及16颗玉贝、16颗玉蚕、48颗玉龟、8颗玉珠、4颗玻璃料珠而有机编排的玉握,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复杂和奢华的两周玉握。组玉佩饰中的七璜联珠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其人龙合雕璜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堪称西周时期高超琢玉工艺的代表性作品。
据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介绍,梁带村3座大墓的年代应为春秋早期,而青铜铭文中数次出现了“芮”,但没有一个“梁”字出现,应该说,大墓为周代芮国的可能性很大,从随葬品和墓式等判断,27号墓的主人是男性,19号、26号墓的主人是女性,很可能27号墓是国君墓,19号、26号是其夫人墓葬,26号应为正夫人墓。
梁带村所发掘的3座大墓保存之完好、出土物之丰富为前所罕见,带铭铜器的出土为判断墓地的国别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多组组合清楚完整的玉组佩为研究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礼玉制度、服饰文化和研究高等级墓葬的青铜礼器与组玉佩的关系提供了特别珍贵的资料。这一墓地发现的近900座两周墓葬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较好,随着发掘和文物修复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许多两周时期的历史、文化、礼乐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手工业制作等谜逐渐被撩开神秘面纱,为我们了解两周时期的社会发展将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